游狼山記

游狼山記

《游狼山記》是張裕釗於光緒二年秋八月,黎蓴齋在通州掌管榷務作者拜訪老友時作。江水自眠蜀徑吳楚行萬里,至是灝溔渺渺,莽與海合會。山川控引,界絕華戎,天地之所設險,王公以是慎固,古今豪傑志上之所睥睨而籌也。昔阮籍遭晉室之亂,作《詠懷詩》以見志,登廣武山,嘆悼時之無人。余又益槁枯朽鈍,為時屏棄,獨思遺外身世,捐去萬事,徜徉於茲山之上。蔭茂樹而擷澗芳,臨望山海,慨然憑弔千載之興亡,在挾書冊,右持酒杯,嘯歌偃仰,以終其身。

作品原文

游狼山記

光緒二年秋八月,黎蓴齋管榷務通州,余過焉。既望,與蓴齋游於州南之狼山。

山多古松桂,檜柏數百株,倚山為寺,寺錯樹間。最上為支雲塔,危踞山顛,萬景畢內。迤下若萃景樓及準提、福慧諸庵,亦絕幽迥。所至增舍,房廊屈曲,左右蒼翠環合,遠絕塵境。側身回矚,江海盪天,近在戶牗。隔江昭文、常熟諸山青出林際蔚然。時秋殷中,海氣正白,怒濤西上,皓若素霓,滅沒隱見。余與蓴齋顧而樂之。

狼山,淮揚以東雄特勝處也。江水自眠蜀徑吳楚行萬里,至是灝溔渺渺,莽與海合會。山川控引,界絕華戎,天地之所設險,王公以是慎固,古今豪傑志上之所睥睨而籌也。

昔阮籍遭晉室之亂,作《詠懷詩》以見志,登廣武山,嘆悼時之無人。今余與蓴齋幸值茲世,寇亂殄息,區內亡事,蕃夷絕域,中外以恬婜相慶,深憂長計,夏奚以為!

余又益槁枯朽鈍,為時屏棄,獨思遺外身世,捐去萬事,徜徉於茲山之上。蔭茂樹而擷澗芳,臨望山海,慨然憑弔千載之興亡,在挾書冊,右持酒杯,嘯歌偃仰,以終其身。人世是非理亂,天地四時變移,眇若墜葉與飄風,於先生乎何有哉?歸書而為之記。

注釋

狼山:江蘇省南通市南山丘。在長江北岸,同常熟縣福山隔江對峙,古時為海防重鎮。

光緒二年:1876年。

黎蓴齋:黎庶昌,號蓴齋。見《讀王弼老子注》作者介紹。榷(què)務:專賣稅收事務。

既望:陰曆每月十六日。

內:同“納”。

迤(yǐ):延伸。

夐:通“迥”,遠。昭文:下縣名。清代與常熟同城而治,今併入常熟。

常熟:江蘇縣名。在長江南岸。蔚然:草木茂盛貌。

殷:正。中:同“仲”。

素霓:白虹。

灝溔(hào yǎo):水無涯際貌。

控引:控制,牽引。

華戎:中華與外夷。戎,古時對西北少數民族的泛稱。此暗指歐洲帝國主義侵略者。

睥睨(pì nì):側目窺察。

阮籍:字嗣宗,三國時魏文學家。所作《詠懷》80餘首,辭語隱約,表現嗟生憂時,苦悶彷徨的心情。廣武山:在河南滎陽縣東北。楚漢相爭時,劉邦和項羽在廣武城東西對峙。《晉書·阮籍傳》:“嘗登廣武,觀楚漢戰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寇亂:指太平天國革命。殄息:滅絕,平息。殄,滅絕。

區內:區宇,疆域內。

蕃夷:古時對外族的通稱。蕃,通“番”。絕域:極遠的地方。

約定:定約,結盟。

中外:指朝廷內外。恬婜:安樂。婜,通“熙”。

身世:此指所處的塵世。

捐:棄。

擷(xié):採摘。

偃仰:即安居,晏樂貌。

理:治。

眇:通“秒”,微小。

譯文

山上多古松,桂樹、檜樹、柏樹好幾百株。傍著山勢建築成寺廟,寺廟在樹間錯落分布。最上面的是支雲塔,高危地踞于山巔,萬種景象盡收眼底。延伸下去就是萃景樓和準提、福慧等寺庵,也都極為幽深。所到的僧舍,房廊曲折,左右蒼翠環繞,與世俗塵世隔絕。側身回望,江海滔天,幾乎就在窗戶之下。江那岸,昭文、常熟各山,山色高出蔚然的林際。時令正值中秋,海潮怒漲,澎湃的波濤向西奔騰,好似素白的虹霓,時隱時現。我與蓴齋看到這些非常興奮。

狼山是淮安、揚州以東最為雄險、特別、美麗的地方。長江水從岷蜀經吳楚行程萬里,到這裡江水寬闊無邊,與海匯合。江水控制著山川,分開中國與外國,造物者設下這樣一個險要的地方,王公貴族認為這非常牢固,古今豪傑之士都重視這裡的海防。

過去阮籍遭遇晉國的禍亂,寫作《詠懷詩》來表達志向,登上廣武山,慨嘆時代沒有英雄。現在我與蓴齋幸運地處在這個時代,太平天國之亂早已平息,國內沒有戰事,境內沒有外國人,同外國也締結了堅明的條約,中外都慶賀安樂太平,要作深憂遠慮,又怎么辦呢?

我現在又更加地年老愚鈍,被時代拋棄,只想處身世外,拋開許多煩事,在這座山上徜徉。在樹的濃蔭下採摘山溝的野花,在山上眺望大海,憑弔古代的興亡之事,左手拿著書冊,右手拿著酒杯,淺唱低吟、或躺或臥,來了卻一生。人世間的是與非、太平與混亂,天地間四季的變遷,都如同隨風飄落的萬千樹葉一般細小,對於隱居的我又有什麼關係呢? 回來就書寫,作了這篇遊記。

作品賞析

張裕釗是正統的封建知識分子,非常憂心統治集團的腐敗貧弱,對外屈辱,因此在這篇普通的山水遊記中,也借題正話反說,痛恨國家無人“深憂長計”,作者想隱循山中,正有無限感慨在言外。下筆雋潔簡練,風景如畫。

作者簡介

張裕釗(1823——1894),字方侯、廉聊,號濂亭,鄂州市東溝鎮人。晚清著名書法家、學者、詩人。其書法獨闢蹊徑,融北碑南貼於一爐,創造了影響晚清書壇百年之久的“張體”,成為一代書法宗師,享譽海內外。張裕釗傳世的書法作品較多,較有影響的有《重修金山江天寺記》、《屈子祠堂後碑》、《黃孺人墓志銘》、《重修南宮縣學記》、《論學手扎》、《滕王閣記》、《蒯氏墓碑》、《趙充國頌》、《古詩貼》等,皆為精心結撰之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