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靖國神社內的主要建築物為三殿一館,即前後排列的御本殿、拜殿、奉安殿和右側的中西結合式二層樓建築———游就館。“游就館”實際是一個供奉侵略者遺物的陳列館。
歷史
“游就館”原名“寶物遺品展示館”,明治15年就建成開館了。大正12年,關東大地震,館址遭到嚴重破壞,第二年即重新修建。昭和20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游就館”曾被迫停止開放。但過了幾年,不僅恢復原貌,而且新增加了很多展品內容,據說大小展品共達三萬餘件之多。
名字來源
為什麼題名叫“游就館”呢?說來也許有點牽強附會不倫不類。“游就館”的說明書中說:館名來自中國戰國時代儒者荀況所著《勸學篇》中“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兩句話。我們知道,荀子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有道德修養的人(君子)必須選擇一個好的環境居住,一定要和有學問、道德高尚的人來往。靖國神社之所以看中荀子的兩句話,不外乎是想說明“游就館”里所展示的人物都是一些“正人君子”,都是“品行高潔”之士,是一些值得後人緬懷與崇敬的“英雄”。參觀的人都應該向他們學習,向他們致敬。這就是靖國神社修建開放“游就館”的主旨。
展示內容
“游就館”一共有大小14個展廳。1至10展廳在樓下,11至14展廳在樓上。1、2展廳展示的是《靖國神社》創建以來的所謂“寶物”及史料,其中有明治7年1月27日天皇親筆題寫的祝賀“招魂社”成立的祝辭原件。第三展廳陳列的是明治維新時代所謂“殉國”的日軍遺品、史料及錦旗等物。第四展廳展示的是日清戰爭、日俄戰爭所謂“殉難”的日軍遺品及史料。第五展廳陳列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滿洲事變、支那事變(註:發動侵略戰爭,說是“事變”,多輕巧!)所謂“陣亡”的日軍的遺品及史料。其中有許多“陣中日誌”、入營出征前寫的“必勝誓言”、“祝辭”、“遺言狀”、應召帶、軍服、軍票、望遠鏡、飯盒、野營蚊帳、頭盔等遺物。第六展廳展示的是所謂“大東亞聖戰”開戰伊始日軍偷襲珍珠港等戰役時“殉國”的敢死隊員的遺品及史料。這個展廳還展示了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的遺像、遺物,如山本穿過的軍服大衣及親筆題寫的“不自惜生命”的所謂“豪言壯語”,還有據說是二戰時僅存的一面太陽軍旗及日本自製的槍枝等武器。第七展廳陳列的是太平洋戰爭關島等攻防戰所謂“死難”的日軍(其中有不少女性)的遺品,還陳列有戰時日本赤十字社看護婦穿著的服裝。第八展廳集中陳列在硫黃島、沖繩島等攻防戰“陣亡”日軍的遺品及史料。第九展廳展示的是所謂“海軍神雷部隊”攻擊珍珠港時的大型現場攻擊壁圖,廳中並陳列有一架機身標有膏藥旗幟的單翼攻擊機的原型。第十展廳陳列的是所謂“大東亞聖戰”終結前所謂“昭和殉難者”的遺品及史料,其中有前陸軍大將阿南惟幾穿戴過的軍服、軍帽遺像及獲得的勳章等物。第十一展廳主要展示一些有關靖國神社創立以來各時期改建擴建的織錦繪就的社區原始掛圖。第12—14展廳陳列的是戰前舊遊就館所珍藏的甲冑、火槍、刀劍、馬具及弓箭等物。
綜觀所有展廳展出的實物及史料,沒有一處不是與軍隊、武器相關的,沒有一句提及發動侵略戰爭和表示反省的說明詞,有的只是某某戰爭、某某戰役、滿洲事變、支那事變、大東亞戰爭等這些客觀主義的字眼,仿佛這些戰爭日本都不曾參加,更遑論“侵略”了!對侵略而死去的日本人,無論是軍官還是普通士兵,一概冠以“殉國”、“殉難”、“昭和殉難者”等美名。
爭議
游就館一直被指美化侵略戰爭,企圖染飾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的侵略罪行,引起美國、中國、北韓和南韓的反感。
在該館正門的右面,豎立著神風突擊隊隊員的青銅像,指隊員「是今日和平與繁榮的日本的基礎,他們的至純崇高的殉國精神,應該受到國民一致的敬仰、追悼並永遠傳頌下去」,刻意突顯隊員「英勇」和「愛國」的形象。
書店也有出售歪曲歷史和美化侵略的書籍,例如《被抹煞的大東亞戰爭》、《大東亞戰爭的真實》、《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理所當然》、《首相參拜靖國神社有什麼不對》等。
館內紀錄片聲稱「甲午戰爭是日本幫助朝鮮實現獨立」、「盧溝橋事變是中國首先開槍」、「珍珠港事件是美國將日本拉入戰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東條英機等是甲級戰犯的指控是戰勝國犟加的」,以證明「當天英靈的犧牲是今天日本和平與繁榮的基礎」。
最近,日本因受到美國的壓力,終於刪除游就館對美國批評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