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子介紹
老子姓李,名耳,字老聃,春秋時期人,略早於孔子,曾任西周任檔案館館長。函關的關長尹喜見紫氣東來,知道老子是聖人,就請他寫《道德經》,老子從此名聞於世。老子的學說內容廣博,見解深刻,有眾多的信奉者,特別是西漢,老子的“無為而治”被定為國家的政治綱領。
2老子與儒家
在“諸子”中,孔子和老子是齊名的,在“百家”中,儒家和道家是等量的,可惜的是,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學成了顯學,儒術成了治國的良方,儒士們峨冠博帶,高居廟堂,道士們布袍芒鞋,僻居山野,道學和道家的名望漸漸不如從前了。
3孔子與老子
孔子的廟建在山東曲阜,老子的廟建在河南鹿邑。東漢時期,桓帝夢老子降生於庭側,便為老子建廟。渦陽天靜宮是北宋時期神仙家假造的“李母感星之所”,這在北宋《猶龍記》、《續資治通鑑長編》中都有記載。到了元朝,天靜宮道士把天靜宮強附為老君所生之地。後天靜宮毀於兵災,以後又時破時修。93年政府又重新修建,面貌一新的天靜宮檐柱垂聯,大殿高臥,紅牆金瓦,遊廊曲折,三進三殿,頗為壯觀。
民國以前,渦陽天靜宮並未被稱為老子廟,也沒有任何史書記載證明其名稱就叫老子廟,從北宋時期的《猶龍記》、《續資治通鑑長編》,到元末《亳州天靜宮興造碑》、明代《大明一統志》、明代《亳州志》,再到清《亳州志》、民國《渦陽縣誌》,所有史書一致記載天靜宮就是天靜宮,既不是老子廟,也不是太清宮。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渦陽縣為了招商引資,把天靜宮包裝成老子廟進行宣傳,因此,現今在渦陽縣也把天靜宮稱為老子廟。
4第一殿上清宮
:第一殿是上清宮,未進殿堂,先見香爐,香爐鐵築,高約九尺,上面築有圖案,仔細看去,共有八件:鐵拐上掛葫蘆代表的是鐵拐李,簪紅英的芭蕉扇代表的是漢鍾離,三尺龍泉劍代表的是呂洞賓,其他還有張果老的竹筒,韓湘子的竹笛,曹國舅的竹板,何仙姑的荷花,藍采和的花籃。八種圖案代表八洞神仙,些許點綴,寥寥數筆,道家文化躍然在目。 上清宮裡供奉著老子,蒼面虬須,神態祥和,隻身獨立,高約六尺,前額微凸,似有無限智慧。東側配祭的是文始真人,手持竹簡,神態莊重,這就是莊子吧,因為莊子是古代的大文豪,《逍遙遊》、《秋水》等名篇不僅是道家的典範,在中國的文壇上也堪稱典範,稱他為文始真人,最恰當不過了。西側配祭的是東華真君,沒看過《穆天子傳》,說不清中國的神系,也說不清這位神仙。
5神像介紹
神像的後側立著六塊石碑,刻著老子的著作《道德經》,開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曾讀過老子的文章,只因年代久遠、文字深奧,理解的並不深刻,但有些名句還是知道的,比如,上善若水,上德若谷,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老子的文章處處流露著辯證的思維和深邃的思想,常讀常新。
6上清宮
上清宮的後面還有兩殿,每一殿里都供奉著三位神仙,第三殿里居中的是原始天尊,看過《封神榜》,知道他是姜子牙的師傅,“三清之首”,西側是道德真君,不知道他是不是老子的演化,而另一位就更不知道了。神仙們遊絲飄帶,鶴髮童顏;殿柱上文字蒼虬,深含哲理;香案前青煙裊裊,似入仙境。一位道長見遊人進來,口念道詞,細聽了兩句,也沒有聽懂,道長的桌上放有一銅缽,以錘擊之,清音悅耳,俯身細聽,久久不絕。 6老子廟地理比較:老子廟坐落野外,居所偏僻,道路狹窄,遊人不多,門庭冷落,自然無法和曲阜的孔廟相比。孔子和老子,同樣是先哲,同樣是學派的奠基人,一個是香火鼎盛,一個是門庭冷落,其中的差距真大啊。 天靜宮前,擺放著一些開光的佛像,串線的珠子,手做的工藝,並沒有自身的特色。遊覽了老子廟,最遺憾的是見到的神仙許多不認識,這就好比去人家做客,既不知道主人的姓名,也不知主人的身世。如果當地的文化主管部門能夠印製一些資料,介紹天靜宮的故事,介紹老子的故事,介紹道家列位神仙的故事,那一定暢銷,至少在景點會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