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支配](/img/d/170/ml2ZuM3XwEjNwITO5cjN0cTOyITM5AzMwETMwADMwAzMxAzL3YzLy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基本簡介
![渠道支配](/img/c/ea7/nBnauM3XzMjN4MTMzgjN0cTOyITM5AzMwETMwADMwAzMxAzL4Y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後來,斯坦恩和耶魯·安薩利又將渠道支配概念進一步解釋為“某個渠道成員控制其他渠道成員行銷決策變數的能力”。除斯坦恩和耶魯·安薩利外,其他許多行銷學者(Rosenbloom,1991)也大都將渠道支配定義為“某個渠道成員影響、控制或改變其他渠道成員行為的能力”。當然,也有學者認為渠道支配是指“某個渠道成員即使遇到抵抗,也要貫徹其意志的能力”,或者將渠道支配定義為“某個渠道成員所具有的援助或懲罰其他渠道成員的能力”等。
主要內容
![渠道支配](/img/c/3b2/nBnauM3X4EzM4EzMzYTO4MDMzITM5ETMxcjMwADMwAzMxAzL2kzLw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2.大多數研究者都認為有五種渠道支配的源泉並將其進一步劃分為經濟性源泉(支配)與非經濟性源泉(支配),強制性源泉(支配)與非強制性源泉(支配),或行使性源泉(支配)與非行使性源泉(支配)。但也有研究者對這種劃分提出了質疑。這說明,關於渠道支配源泉的定義與劃分仍有進一步研究的空間。
3.在渠道支配理論研究中,也有研究者提出了權威與影響力的概念,從而對擴大渠道支配問題的分析視野是有貢獻的。但是,權威與影響力概念並不是一個完全獨立於支配力的概念,因此,對深化渠道系統關係研究的貢獻是十分有限的。
4.在渠道支配理論研究中,也有人對渠道支配力源泉與渠道支配力基礎進行了概念區分,但是,我們認為這種概念區分是很牽強的,因此,並沒有太大的必要。
支配權威
![渠道支配](/img/c/a38/nBnauM3XxYzNzEjM3cTO4MDMzITM5ETMxcjMwADMwAzMxAzL3k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埃滋奧尼(A.Etzioni)根據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對領導的定義認為,領導或支配就是使他人接受命令,而被領導者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接受領導者的命令取決於被領導者對命令正當性的認識,或者接受命令是否符合被領導者的價值觀,而命令的正當性也就是命令的權威性。按照韋伯的劃分,在組織里通常存在三種權威,即傳統權威、官僚權威和能力(魅力)權威。
同樣,渠道領導者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使其他渠道成員接受領導也取決於渠道領導者的權威性,即渠道領導對其他渠道成員的領導或支配取決於其他渠道成員對渠道領導者權威性的認可程度。如果渠道領導者的權威性得不到其他渠道成員的認可或認可的程度很低,那么渠道領導者就無法有效地行使對其他渠道成員的支配。顯然,權威的形成是行使支配或領導的前提。那么,渠道領導者怎樣才能形成權威呢?如同企業內部的經營權威一樣,渠道領導者也可以通過向其他渠道成員提供各種服務或福利貢獻而形成領導權威。渠道領導者一旦形成這種權威,不僅可以行使對其他渠道成員的支配,而且即使不實際行使支配也可以達到控制與管理其他渠道成員的目的。不僅如此,由於權威的存在,從而使渠道支配由前述的強制支配更多地轉向非強制性支配,或由行使性支配更多地轉向非行使性支配,也就是說接受渠道領導者的支配變成了其他渠道成員的一種自覺行為,就會大大減少渠道系統中的衝突。
影響
![渠道支配](/img/4/17c/nBnauM3X4cTN5IDO1gTO4MDMzITM5ETMxcjMwADMwAzMxAzL4kzLx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當然,影響力概念也可以用來分析渠道系統中的非對稱性關係,但是影響力概念並不是一個與支配力或權威概念有本質區別的概念,因此,對深化或拓寬渠道系統關係分析並沒有實質性的作用。
經銷商的支配力
![渠道支配](/img/5/630/nBnauM3X2cTNwMTN2kTO4MDMzITM5ETMxcjMwADMwAzMxAzL5k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制定完善的銷售策略。在產品結構方面,注意各品牌間的品類的接近,這對操作和管理現代渠道終端能起到降低和節省進場費用的作用;在品牌組合方面,注意利潤很低的一線品牌和若干個二、三線品牌組合以彌補一線品牌的利潤不足;在資金流動方面,注意品牌的淡旺季達到交替性,以合理利用資金,最大程度地利用資金獲取利潤及降低風險。
加強企業管理。經銷商作為一個經濟組織,內部有效運行是發展的前提。在全面地經營外部環境以加快報酬支配力的同時,我們應該加強企業管理。從組織結構上講,經銷商要對自己的分銷網路進行扁平化管理,以改善客戶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使中心下移,向客戶小型化發展以避免生產商渠道扁平化侵襲和加強對二、三批經銷商及零售商的控制。從管理的職能上講,首先,站在戰略的高度,結合行業發展的趨勢,明確公司的發展方向;其次,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特別是不同業務人員的管理許可權,以防止不同業務人員在業務過程中出現的不一致行為,提高內部工作的有效性和外部業務的一致性;再次,通過加強業務人員的選拔和談判技巧、契約的簽定等方面的業務培訓,提高人力資源的使用效率;最後引入銷售量和回款並重的績效考核制度,加強監督,使我們的運行成本大大降低。
依據或歸屬支配力的前提是指被支配者願意依據或模仿支配者進行行為,同時也願意歸屬支配者,進而與支配者形成共同體。在這裡,我們主要列出一些有利於多方、新的渠道構建方式供大家參考:1、緊密型渠道關係:由廠商雙方共同投資組成銷售公司或配送中心,直接向零售終端供貨。2、鬆散的聯盟型垂直渠道:以“經銷商聯誼會”或“沙龍”等形式結成渠道聯盟,形成較緊密的形態,並造出“渠道長”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