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絹本,設色,縱:148.1厘米,橫:58厘米。
從高岑存世作品分析,其山水畫從宋元入手,並承明代吳門諸家之法,形成兩種面貌。一種承繼所謂“北宗”傳統,從宋范寬到明唐寅。一種則遠紹元代黃公望、王蒙,近法明代的沈周、文徵明。山水畫近藍瑛之風貌,用筆精到,氣韻生動,無粗獷氣。他的寫意花卉淡雅松潤,清秀入神。《秋山萬木圖》軸是其山水畫代表作之一。
此畫上部一巍岡拔地而起,突兀如盤。山頂叢林密布,點勾而成;山石皴法如雨點,又似刮鐵。當中一飛瀑如練,直瀉而下,沒入空濛。紅葉紛披,點出秋意。全畫筆力堅挺,刻畫精微,神韻兼具,與高岑平素清淡之作,迥然形成兩種格調。
秋山晨曦,一拄杖老人行走在山林間。秋林用筆細勁尖峭,山石用直筆短皴,行筆速疾縝密,略加渲染,敷施淡彩,使畫面秀雋疏朗。自識[臨范中立秋山萬木圖。石城高岑]。鈐[高岑之印]、[蔚生]白文方印。
《秋山萬木圖》軸,絹本,設色,縱 148.2厘米,橫57.7厘米,現藏南京博物院。在這幅豎構圖山水畫的左上角作者題:“臨范中立秋山萬木圖。”由此得知,這是高岑的一幅臨本山水。但從用筆、用墨及造境上看,仍不失其墨色朗潤、氣象充盈的個性特徵。
此圖寫山水之秋景,畫幅的上半部,奇峰突起,雄偉險峻,峰巔密樹蔥蘢間,有—瀑水飛流直下,襯托出山的高遠。畫的下半部,寫秋水宜人的溪畔,空瀠一片,綠樹紅葉交相輝映,細潤的山石、樸拙的木橋、涓涓的流水,自然生動;溪谷間、樹叢中瀰漫著的輕霧,使秋山在靜謐中流動著朗潤的氣息,以至於山道上走向林子深處的一文士都似有一股仙人的韻味。
此畫用筆精勁,落墨有致,墨色潤澤。遠山的脈絡用細密的“雨點皴”畫就,且上實下虛,給人以既空靈又不乏厚重的感覺。對於捌林的處理,可以看出作者的精細與獨到,秋樹的長枝短權有的清晰可見,有的淺淡疏遠,有的乾脆被雲霧遮住,虛實間更顯樹林的茂密與幽深。紅葉的點飾,恰到好處而不張揚,給畫面平添了幾分秋意。縱觀整個畫面,氣韻渾成、用筆潔淨、賦色清爽,呈現著脫去繁華更顯清逸的氣象。此畫款署“石城高岑”,鈐“高岑之印”、“蔚生”兩方白文印。
高岑,生卒不詳,字善長,浙江杭州人,居江蘇金陵(今南京)。工詩,幼年學朱翰之山水,後自出機杼。善山水及水墨花卉,寫意人物。初師同里十處和尚,晚以己意行之,為金陵八家之一。傳世之作有康熙八年 (1669年)作的《林陰評古圖》軸,另作《鳳台秋月圖》軸,現均藏南京博物院;《松窗飛瀑圖》軸,現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山閣清秋圖》卷,現藏遼寧省博物館;《谷口幽居圖》冊頁,圖錄於《中國繪畫史圖錄》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