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原祁江鄉春曉圖

清王原祁江鄉春曉圖

這幅《江鄉春曉圖》,充分體現了王原祁山水畫的藝術特色。縱觀此畫,丘陵平遠,溪水迂迴,桃花盛開,綠柳成蔭,那坡石、草屋和諧地分布在崗巒洲渚間,遠處連片的田畦仿佛剛剛被細霧浸潤,透著些許新綠,遠處無邊的翠岫深鎖於漫漫迷霧中。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清初著名畫家王原祁幼承家學,隨父學畫,功力深厚,曾大量臨摹黃公望董其昌的作品,並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康熙年間他供奉內廷,任書畫譜館總裁,《萬壽盛典圖》總裁、負責編纂《佩文齋書畫譜》,鑑定古今名畫,使其聲名大振,追學其風格者甚多,以他為代表的“婁東派”統治了當時的中國畫壇,並幾乎影響了整個清代山水畫達300年之久。王原祁的山水畫以乾筆重墨、渾厚華滋著稱。他所作之畫下筆沉雄,元氣淋漓,自稱筆端“金剛杵”。其作品的特點是“熟而不甜,生而不澀,淡而彌厚,實而彌清”,其風格“中年畫風秀潤,晚年益趨蒼渾”,在“四王”中他是最見功底的。

這幅《江鄉春曉圖》,充分體現了王原祁山水畫的藝術特色。縱觀此畫,丘陵平遠,溪水迂迴,桃花盛開,綠柳成蔭,那坡石、草屋和諧地分布在崗巒洲渚間,遠處連片的田畦仿佛剛剛被細霧浸潤,透著些許新綠,遠處無邊的翠岫深鎖於漫漫迷霧中。畫家以細膩輕鬆的筆調將江南水鄉早春優美、祥和、安寧的景象描繪得淋漓盡致。這種對恬靜、疏曠的自然美景的生動描繪,體現了作者對特殊地域物象的細心觀察和體悟,寄託了文入畫家那種悠遊閒適的意趣和放歸自然的情懷。同時,也讓我們欣賞到作者在畫面處理上獨具匠心的布局和富有意味的筆墨形式。

此構圖主要取平遠法,景物位置或疏或密,虛實相生,平中寓奇,在不經意間又有著嚴謹的章法和雋永的筆墨形式趣味。作者以清溪的曲折變化貫穿整個畫面,圖中右下角的溪流隨坡岸轉折,漸次向上收攏,消失於密集的溪石叢樹掩映之中。接著溪面又在畫面的中部蜿蜒延伸,逐漸伸展到遠方,形成—片開闊的水面。遠處的虛與近處的實,畫面上方的疏朗與下方的密集構成了強烈的對比。在技法—上,此作筆墨嫻熟,雖接近黃公望的畫風,但自有古抽淳厚的特色,用筆澀而不滯,剛健凌勁又柔韌而富有彈‘睦,坡石圓渾凝重,樹木勾皴點簇細密精到,老筆紛披,不拖不沾,加之青綠設色,更襯托出明媚春光的韻昧。畫面右下角署有“臣王原祁恭繪”,鈐有“乾隆御覽”、“石渠寶笈”等印。

作者簡介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號麓台,別號石師道人,江蘇太倉人,是王時敏之孫,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官至戶部侍郎,人稱王司農。幼時偶作山水小幅,繼承祖法,以元四家為宗,尤其得黃公望之遺風,為“清六家”之一。代表作有《仿巨然萬山雲起圖》、《仿黃公望山水》、《淺絳山水》、《松溪館圖》、《江樹花柳圖》、《秋山讀書圖》、《仿王蒙山水》、《仿大痴富春山居圖》、《雲山圖》、《華山秋色圖》等,並著有《雨窗漫筆》、《罨畫集》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