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較為系統地梳理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北美地區出現的“新清史”學派的知識背景,進而將其學術觀點概括為“同君聯合體理論”、“時性君說”、“族性的晚生理論”、“帝國的疆域擴張說”、“清朝統治的東北本位主義”等五大基本命題,再結合對相關史實的深入辨析,對它們採取各個擊破的剖析方式,論證它們在史實上全無成立的餘地,純屬國外學者為了迎合某種錯誤思想,曲解我國歷史而杜撰出來的不實之說,從而在結論部分調指出正是緣於上有以漢制為突出特點的官僚制度的大聯結整合功能,下有底層各族之間在長期歷史交往過程中形成的“兩個離不開”,從而才把內地和邊疆維繫塑造成一個不可分割的血肉整體,這也促使在清朝統治結束以後的和時代下,清帝國原有邊疆的大部分地域依然能夠順利自然地轉化為現代中國的有機組成部分。
作者簡介
鍾焓,男,漢族,籍貫重慶,民國六十五年(1976年)生。1994年考入北京大學考古系(今考古文博學院),相繼獲歷史學學士、碩士學位;2002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民族系專門史方向,2005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同年起就職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主要從事北方民族史和中國古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已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民族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10餘篇。有《遼代東西交通路線的的走向——以可敦墓地望研究為中心》(《歷史研究》2014年04期)、《失敗的僭偽者與成功的開國之君——以三位北族人物傳奇性事跡為中心》(《歷史研究》2012年04期)、《﹤心史·大義略敘﹥成書時代新考》(《中國史研究》2007年01期)、《安祿山等雜胡的內亞文化背景——兼論粟特人的“內亞化”問題》(《中國史研究》2005年01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