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清明後同秦帥端明會飲李氏園池
創作年代:宋代
作者:文彥博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洛浦林塘春暮時,暫同游賞莫相違。
風光不要人傳語,一任花前盡醉歸。
作品賞析
文彥博這首詩,很像杜甫《曲江》中的句子:“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杜甫的意思是:可愛的風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蛺蝶、點水的蜻蜓一起流轉,讓我欣賞吧,哪怕是暫時的;可別連這點心愿也違背了啊!文彥博此詩中二三兩句,化用杜詩語,然而讓人意思卻不盡相同。
“秦帥端明”娃司馬,是文彥博的老友。清明後的一日,詩人與他會飲於李氏園池,首句便作描寫:時當清明後的暮春,二人來到李氏園池。李氏園恰臨洛水,園中樹木叢聚,池水汪汪,“天氣澄和,風物閒美”(陶潛《游斜川》詩序)。因此緊接第二句便說:“暫同游賞莫相違。”單就字面意思而言,與杜甫的大致不差,但由於所言對象有別,故詩意便不盡相同了。杜甫乃以擬人化的語氣與“風光”言,詩人在此卻向同游者說道:既然良辰美景當前,遊園會飲便是賞心樂事了,讓我們共同盡情游賞吧,儘管是暫時的(短時間的),可也莫違背了我的心愿啊!詩人接下來的兩句說:我們還有游賞的有利條件呢了,“風光不要人傳語,一任花前盡醉歸”。傳語,寄語的意思。杜甫還須寄語風光,求得風光首肯以後方能游賞,詩人在這裡卻說,他們“不要傳語”,此句意思,詳而言之,即是蘇軾所說:“天地之間,物各有主;……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前赤壁賦》)簡而言之,便是李白所說:“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襄陽歌》)因此不須人先去傳語,可以聽任大家於花前觥籌交錯,恣意觀賞,盡興方歸了。
杜甫的那一聯另有深意。詩人這首詩所表現的,則是他悠然閒適、盡情享受李氏園內陽春煙景的感情。語言圓美流轉,格調清新明快,值得玩味。
作者簡介
文彥博(1006—1097),字寬夫,汾州介休(今屬山西)人。1027年(天聖五年)進士。歷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慶曆(1041—1048)末期因鎮壓王則起義,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潞國公。熙寧(1068—1077)初期,反對王安石變法,出判河陽等地。司馬光復相後,為平章軍國重事。以太師致仕。有《潞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