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清康熙
尺寸:14X20.5厘米
估價:RMB80000
特徵:口外撇,腰部漸收,底心內凹,呈玉璧狀。器身繪局渡圖,並題詩一首。釉色潔白,青花繪畫運用渲染的手法,層次分明。近足處繪一道齒狀紋飾,為康熙朝典型器物。
清代康熙青花
康熙青花瓷在清代是最名貴,最精美的,素有"青花五彩"之美譽。康熙皇帝當政61年,是歷代皇帝中當政最長的一個,康熙十九年(1680)和四十四年(1705),先後派內務府廣儲司郎中徐廷弼、主事李延禧,工部虞衡司郎中臧應選、筆貼式車爾德,江西巡撫郎廷極督理景德鎮官窯生產。"臧窯"為康熙早期代表,"郎窯"則代表康熙晚期水平。康熙青花瓷與明代最大的區別是以民窯青花為主流,這是因"官搭民燒"成為定製,刺激了民窯的發展。
康熙早期青花主要指康熙二十年(1681)以前的產品,造型及畫風尚有明末遺風,器口施醬黃釉的也常見,青花呈色深沉、灰暗。康熙二十年(1681)以後青花色澤開始出現濃淡深淺的變化,且呈色穩定,逐步向高峰期那種標準的翠藍色過渡。早期青花書帝號年款的較少,尤其是前十年,常見者多為乾支款或書前朝 "大明年制"款,也有署齋堂款的。釉面多為青白色。
康熙中期青花一般指康熙二十年至四十五年(1681一1706)之間的產品,其特點是青花呈色青翠,十分雅潔,且呈現濃淡深淺的層次變化,最多層次變化可達數十層。繪畫技法則借鑑中國紙絹水墨畫"分水"皴染和西洋畫的透視技法,使畫面富有立體感,粗獷的紋飾,已達歷代青花之冠,並成為後代的楷模。底款書本朝款識在中期成為定製,凡署"大清康熙年制"者,多數均為中期以後產品。但青花呈色青翠明亮的,很少書本朝款,多書成化、嘉靖款識或各種圖記及齋堂款。釉面多為粉白色和漿白色。
康熙晚期青花則指康熙四十年(1701)以後的產品。其青花呈色由中期的青翠色向淺淡灰暗過渡,有的似呈色不穩,出現暈散現象,類似雍正初年產品。表面釉色與雍正時完全一樣,均為青白釉。
相關詞條
-
筆筒
筆筒是中國古代除筆、墨、紙、硯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大約出現在明朝中晚期。筆筒因使用方便,很快就風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
名詞出處 基本概念 收藏價值 基本介紹 發展歷史 -
青花山水人物筆筒
青花山水人物筆筒,文物,口外撇,腰部漸收,底心內凹,呈玉璧狀。
-
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紋蓋罐
康熙青花山水人物紋蓋罐是清康熙民窯瓷器,高23.7cm,口徑23.1cm,足徑14.2cm,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資料 特點 -
康熙民窯青花
康熙青花以色澤艷麗、層次分明、畫工率意頗得收藏家的青睞。有“清一代”、康熙青花“獨步本朝”,在學術界和收藏界已達成共識。此時期青花瓷器仍成為瓷器生產中的...
物品介紹 產品特點 常見器物 繪畫技法 常見款式 -
清文竹人物題詩方筆筒
黑漆鑲文竹人物紋方筆筒紋飾簡潔,文人格調極濃。黑漆地上嵌飾的文竹線條清晰醒目,風格獨特,韻味清雅高古。
簡介 筆筒 參考資料 -
青花瓷器
瓷器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從元代以來出口,是四大發明的後起繼承。青花瓷是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 以景德鎮的瓷器為收藏的最高價值。景德鎮瓷釉歷來是用釉果摻...
基本簡介 歷史沿革 歷史由來 觀賞角度 鼎盛時期 -
清竹節式刻松樹人物筆筒
清竹節式刻松樹人物筆筒是一款清代的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簡介 筆筒 -
清康熙青花瓷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細,青花鮮艷,造型古樸多樣,紋飾優美而負盛名。清代康熙朝(公元1662—1722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年號),經濟貿易發達,康熙十九...
胎釉 青料 造型 紋飾 款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