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遷界

清初遷界

清初遷界,是對泉州港走向沒落的致命一擊,是泉州的歷史發展的一起重大事件。遷界所涉範圍甚廣,但主要在福建、廣東、浙江,三地情況基本相同。而泉州因是鄭成功的家鄉及其根據地當地的反清活動非常活躍,尤為重災區,其他地方的情況可以參照。

順治十六年(1659年),鄭成功、張煌言率領舟師展開的長江戰役雖然在南京城下遭到了重大挫折,但這個戰役的政治影響卻不可低估。顯示了鄭成功、張煌言為首的東南沿海義師還擁有雄厚實力,特別是大江兩岸縉紳百姓的群起回響,使清朝統治者不寒而慄,他們感到當務之急是不惜代價切斷義師同各地居民的聯繫。

順治十八年辛丑(1661年)清廷斷然決定實行大規模的強制遷徙瀕海居民的政策,史

沿海遷界政策的推行,不僅使大批濱海居民在違旨“透越”的罪名下慘死於清政府屠刀之下,對於我國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也是個嚴重的阻礙,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我國是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國家之一,人民民眾世世代代為開發瀕海地區進行了艱辛的勞動。這裡有良田沃土,有可資富國的漁業和鹽業,有同海外貿易交往的口岸。遷海一聲令下,瀕海地區遭到清政府官兵的盡情破壞和蹂躪,轉瞬之間化成了一片廢墟。

據不完全統計,泉州府惠安縣、晉江縣、南安縣共有5098頃良田變成荒地。泉州府沿海一帶成為廢墟。又如浙江省溫州府屬原額田、園、地二萬四千六百一十三頃零,經過康熙八年展界部分復業之後實存田地數也只有一萬六千四百九十九頃零。其中平陽一縣七千七百五十一頃零田地園在順治十八年遷界時竟全部“棄置”,康熙九年以後部分展界,招民復業,直到康熙二十年編審時各則田地園還只有三千二百六十三頃零。可見,由於遷海而荒蕪的田地數字是非常驚人的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