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朝覲制度研究

清代朝覲制度研究

清代朝覲制度研究,張雙智著。清代的朝覲制度既是中國歷史發展的結果,也是當時多民族統一國家鞏固和發展的集中體現,不僅反映了清廷的願望和權力,也反映了朝覲者政治地位與願望,有著豐富鮮明的時代內含及歷史意義。

圖書名:清代朝覲制度研究

圖書信息:

作 者:張雙智
出 版 社:學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3-1
版 次:1

頁 數:309
字 數:370000
印刷時間:2010-3-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07734904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清代的朝覲制度既是中國歷史發展的結果,也是當時多民族統一國家鞏固和發展的集中體現,不僅反映了清廷的願望和權力,也反映了朝覲者政治地位與願望,有著豐富鮮明的時代內含及歷史意義。
對清代朝覲制度的研究,一個重要目的是揭示何為邊疆民族與中原王朝的朝覲納貢關係?何為中外朝貢關係?這是深入分析古代中國朝貢制度存在的性質以及歷史作用的一個基準。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繼承與創新——清代朝覲制度的建立
第一節 清代以前的邊疆民族朝覲與朝貢制度
一、西周的朝覲制度
二、秦漢至明代邊疆民族的朝貢關係
第二節 清代朝覲制度的創建
一、朝覲制度的逐漸形成與年班的創立
二、朝覲事務的組織管理機制
第二章 蒙古王公等朝覲與年班制度
第一節 蒙古各部在清朝統一全國過程中的朝覲納貢活動
一、漠南蒙古首領林丹汗後裔的朝覲活動
二、喀爾喀部從朝貢貿易到九白年貢(崇德元年——康熙三十年)
三、衛拉特諸部的朝貢
四、貿易——朝貢關係的黏合劑
第二節 內外扎薩克朝覲年班制度
一、年班
二、沿途支應
三、貢品
四、廩給
五、坐次
六、筵宴與朝禮
七、賞賜
第三節 哲布尊丹巴朝覲與九白年貢
一、哲布尊丹巴朝覲
二、九白年貢儀制
三、貢使的朝覲活動——《蒙古及蒙古人》和《韃靼西藏旅行記》中的記述
第四節 朝覲制度的鬆弛——以《韃靼西藏旅行記》所記阿拉善王爺朝覲為例
第三章 西藏達賴、班禪朝覲與年班制度
第一節 清朝立國治邊重大舉措——順治詔請五世達賴進京朝覲
一、五世達賴喇嘛朝覲順治
二、五世達賴喇嘛尊奉清朝與蒙古地區的穩定
第二節 達賴、班禪的朝覲年班
一、年班制度
二、噶倫丹津班珠爾的北京之行——對朝覲制度的動態考察
第三節 盛世盛會——六世班禪朝覲乾隆
一、六世班禪朝覲——以朝鮮《熱河日記》中記述為例
二、朝鮮使臣對朝覲的觀感——朴趾源評乾隆治藏政策
第四節 清朝衰微的折射——十三世達賴喇嘛朝覲前後的心路歷程
一、流寓困頓中的朝覲
二、朝覲後的失望和彷徨
第四章 伯克、喇嘛、土司的朝覲與年班制度
第一節 新疆回部維吾爾族王公、伯克年班制度
一、伯克年班制度
二、哈密、吐魯番王公朝覲活動
第二節 蒙古與甘青川滇藏區喇嘛年班
一、蒙古地區的喇嘛年班
二、甘青川滇藏區喇嘛年班
第三節 土司的貢賦與朝覲制度
一、土司的貢賦
二、甘肅土司的朝覲
三、川邊藏區土司年班制度
附:東北“頭人”的貢賦與台灣原住民首領的朝覲
第五章 朝覲制度的歷史意義與清帝治國理念
第一節 朝覲制度對政治、行政、經濟、文化的重要影響
一、進一步加強主權管理
二、來朝者貿易獲利的一種途徑
三、各民族文化交流與邊疆民族的“同心向化”
四、朝覲制度存在的若干問題
第二節 從年班的財政支出看“厚往薄來”政策的變化
第三節 以我為中心的外藩體制
一、“外藩”、“藩國”、“屬國”、“藩服”、“藩部”、“藩屬”概念的歷史演變
二、外藩體制內之內屬外藩和境外外藩
三、清代朝覲制度與朝貢制度的區別
第四節 清帝的民族與國家觀念
一、清代之前的民族與國家觀念
二、開國初的自認為“夷”與天下中國觀
三、統合漢、滿、蒙、維、藏的多民族統一的國家意識
四、視外國為“夷”與“夷”、“洋”的歷史演變
第六章 朝貢關係與歐洲歷史上的“貢奉”關係比較
第一節 歐洲歷史上的“貢奉”關係
一、西歐歷史上的“貢奉”關係
二、俄羅斯帝國與被征服者的“貢奉”關係
三、“朝貢”與“貢奉”內涵的比較
第二節 中西比較下對朝覲與朝貢制度的思考
一、華夏中心思想觀念與歐洲中心主義
二、積極防禦性和平地緣戰略與殖民擴張戰略
餘論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