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器物名稱】清乾隆黃釉粉彩八卦如意轉心套瓶
【材質類別】瓷器
【製作年代】清代乾隆
【文物原屬】中國故宮博物院舊藏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器型規格】高19.5公分,口徑6.1公分,足徑6.8公分
器物簡介
此件作品在器型上,同時匯集套瓶、轉心和交泰的技法。在紋飾上,則融合雕鏤與錦地紋於一器。整支瓶子的結構相當複雜,外瓶能拆解成頸和身兩個部分,而內瓶上部與頸相連,下底則運用卡、榫組合的方式和外瓶的內底套接,如此才能形成轉動瓶頸即能轉動內瓶的功能。特別是,瓶身中央上下交錯並且實際切開的如意雲紋,其看似分離卻又彼此相連的關係,正式交泰瓶的精神所在,具有上下交通、國泰民安的含義。
相關資料
交泰轉心瓶是乾隆時的創新之作。“交泰”是取《易經》中的天地交泰,即天地相交,時運亨通之意。這個轉心瓶由三部分組成——口頸及心、肩部、腹部及底足。從而除瓶體外的其他部分都可以轉動。心思技藝均巧奪天工,令人嘆服。該清乾隆黃釉粉彩八卦如意轉心套瓶,“大清乾隆年制”款。器物口外撇,略成盤口形,細頸,溜肩,鼓腹,圈足。肩與腹部相勾套處呈如意雲形。瓶內心水滴狀,飾青花纏枝菊紋,青花上的胡椒粒,粒粒可見。雙耳描金。器身以嬌黃釉為地,上有細密的軋道,滿飾花卉及八卦紋,圈足繪變形蕉葉。器內壁及底施蘋果綠釉,底部青花六字三行“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釉麵包漿及磨損均很自然。
工藝鑑賞
此件作品構造相當複雜,不僅同時匯集轉心、套瓶及交泰的技法於一器,而且紋飾的處理亦包含彩繪與鏤空的兩種技法。從外觀看來,該瓶作一侈口、寬唇、短頸、碩腹、矮圈足的造型,然而仔細研究其結構,發現整隻瓶子其實可以拆解成瓶頸、腹部及內瓶,特別是瓶腹由如意雲紋錯開成上下兩截,形成“交泰”的瓶式。整件作品無論內與外,相接組的部分皆分別分開燒造之後再拼接成一件整器。以手觸動瓶頸,內瓶亦隨之旋轉,而瓶腹雖一分為二,然而藉由內瓶的套接,上下兩部分既相錯開,也彼此維持著巧妙的套合關係,有象徵天地上下交通,國泰民安之意。瓶面施黃釉,釉面以針刻繪出纖細的錦地花紋,花紋之上再以藍、白、紫、粉綠、深綠、橘紅等釉彩描畫番蓮花、蕉葉和朵花,花朵的形狀雖然一樣,但在不同釉彩的裝飾下,顯得錯落有致。最難能可貴的是每一朵花、每一片葉的筋脈皆巨細無遺地描繪出來,而敷染的色澤亦有深淺濃淡的層次感。同時,鏤空的八卦紋及上下分開的如意雲紋,亦能將觀者的視線指引至內瓶,表達穿透玲瓏之感,同時也炫耀不同凡響的技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