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和經濟論

混和經濟論

混和經濟論(mixed economy theory)是一種認為戰後資本主義經濟已變成了一種由國家機構和私人企業共同控制的公私混和經濟的西方經濟理論。混合經濟(mixed economy)是私人經濟和公共經濟的混合體。

名詞

混和經濟論(mixed economy theory)

概述

一種認為戰後資本主義經濟已變成了一種由國家機構和私人企業共同控制的公私混和經濟的西方經濟理論混合經濟(mixed economy)是私人經濟和公共經濟的混合體。

代表人物及著作

代表人物有凱恩斯、漢森和薩繆爾森。代表作有: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1936)薩繆爾森的《經濟學》(1961)

出現背景

混合經濟理論出現於20世紀。在此之前,儘管公共經濟從而混合經濟實質上已經存在了,但人們並沒有提出混合經濟的問題,原因就在於當時公共部門的活動規模太小,整個市場經濟的運行從總體上看處於自由放任的狀態,主要表現為市場力量在發揮作用。此時存在的只是“小政府”和“小財政”,市場經濟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私人經濟。
到了20世紀,西方政府對市場已從不干預轉為大規模干預,從而公共部門的活動範圍與規模大為擴張,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主義的興起之後,混合經濟現象得到廣泛的關注。

主要內容

混合經濟論由凱恩斯首創。他認為醫治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與失業等痼疾的唯一切實辦法,就是擴大政府職能,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讓國家的權威與私人的策動力互相合作。混合經濟論者認為,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已不再是純粹的資本主義經濟,而同時存在著社會化的公共經濟,變成了“公私混合經濟”。混合經濟的發展趨勢是從個人主義的經濟向以社會福利為重點的混合經濟發展。他們還主張用國家調節經濟來彌補私營經濟的缺陷,克服失業、經濟停滯等弊端。

公私兩部門的相互作用

混合經濟中,公私兩個部門的相互作用和聯繫,是通過要素和收入在兩大部門之間多渠道全方位的流動來構成的。政府徵稅收費和發行公債,引起貨幣流從私人部門向公共部門的轉移,政府的各類轉移性支出則引起貨幣流從公共部門向私人部門轉移。政府的購買支出引起產品和勞務從私人部門向公共部門流動,也有私人部門通過繳納使用費和規費等方式,而獲得政府提供的服務。正是在兩大部門的這種種相互交往和聯繫中,在貨幣和產品、服務的相互易位易形過程中,形成了統一的市場經濟。而雙方這種犬牙交錯、錯綜複雜的交往,很大部份是通過公共部門在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依據等價原則的購買實現的。這些,都充分地表明了此時的政府及其公共財政是立足於市場經濟來履行其職能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