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東南大學)

概況簡介

東南大學
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於2000年8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建立。主要依託東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土木工程學科進行建設。該學科是國內首批博士點之一,國家級重點學科,東南大學“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項目,設有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和教育部結構工程特聘教授崗位。

研究力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呂志濤教授為該學科學術帶頭人,現有教授27人(其中博導20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1人。

學術委員會

主任:呂志濤(教授,院士,東南大學)
副主任:吳中如(教授,院士,河海大學
委員:孫偉(教授,院士,東南大學)、王景全(教授,院士,解放軍理工
實驗室
大學)、吳智深(教授,長江學者,東南大學)、聶建國(教授,長江學者,清華大學)、李傑(教授,長江學者,同濟大學)、李宏男(教授,長江學者,大連理工大學)、李忠獻(教授,長江學者,天津大學)、秦順全(教授,院士,中鐵大橋局)。

儀器設備

1.疲勞試驗系統:可進行各類材料、構件和子結構的拉、壓、彎等疲勞試
疲勞試驗系統
驗,以及材料或構件的應力應變全曲線試驗;
2.地震模擬振動台:結構模型或實體水平向一維地震模擬試驗;
3.火災試驗系統:垂直構件(柱、節點)及水平三跨連續梁、板的火災試驗,1100°C任意升溫曲線。
4.風振測試系統:三維風速的測量
5.光纖感測測試系統:結構應變、溫度、裂縫等的監測
6.結構空間定位及測試系統:結構空間定位及測試系統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即GPS定位系統和全站儀
7.壓剪試驗機:可進行大噸位梁、柱、節點及相關試件的豎向和水平向兩維
結構空間定位及測試系統
試驗;
8.動態測試系統:應變、位移等參數的動、靜態自動測量位移、荷載滯回曲線的記錄和繪製。

教學科研

重點實驗室現階段承擔973項目、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及省部級攻關項目55項,擁有先進的硬體設備,具有承擔國家級、部省級重大或重點科研課題,解決重大標誌性工程關鍵性技術難題的能力,正逐步成為全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領域創新研究基地、高層次研究型人才培養基地和國際學術交流平台。
重點實驗室下設混凝土及預應力研究室、新材料與新結構研究室、防災減災研究室、地下及橋隧研究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現代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體系、計算理論及套用;高性能材料及其結構耐久性;工程結構抗震、減振與振動控制;大跨、超高和新型結構的計算理論和設計方法;地下結構的設計理論、施工技術及其套用;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樑和隧道結構的設計理論與套用;工程結構損傷系統識別、防災安全性評價、加固與健康檢測以及工程結構的現代測試分析技術研究等。

建設成果

重點實驗室注重基礎研究與工程套用的結合,在套用基礎研究、套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一批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重點實驗室自成立以來,參與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並成功地解決了眾多關鍵性技術難題。已在北京西客站長江二橋潤揚長江大橋蘇通長江大橋、雲南元江大橋、阿邁江大橋、南京國際展覽中心、南京國際金融中心大廈、南京新世紀廣場、南京電視塔、合肥電視塔、宿遷交通大廈(9度區)、北京銀泰中心、北京新機場大跨維修機庫、北京新機場指揮塔台、西安長慶石油勘探局科研樓、山東世貿中心、江南大酒店平移、南京城牆、南唐二陵、朝天宮大成殿等多項國家和省重點工程中得到套用,多項成果被國家規範採納。

人才培養

實驗室致力於建立以院士為首、結構合理的一流師資隊伍和科研隊伍,骨幹教師隊伍實現博士化,加速拔尖人才、優秀年輕學術帶頭人的選拔和培養。

交流合作

實驗室積極開展深層次的教授-教授、課題組-課題組、學科-學科間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加強與美國紐約州立大學Buffalo分校、美國密西根大學、加州大學Irvine分校、丹麥技術大學日本茨城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國外和境外二十多所大學的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加速國際化進程。

建設發展

重點實驗室將積極爭取學校的大力支持,並嚴格遵守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的有關規定和要求,群策眾力,創新,進取,努力把實驗室建設成為全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結構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交通地址

江蘇南京市東南大學四牌樓2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