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位於安徽省銅陵市郊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條件對白鰭豚、江豚等進行易地養護的場所。淡水豚自然保護區又稱白鰭豚養護場,坐落在大通鎮和悅洲與鐵板洲之間的夾江上。夾江長1600米,寬220米,江上水色秀麗,風景宜人,是養殖淡水豚的理想水域。保護區主要是保護長江中下游(三江口至荻港江段)現存的國家一、二級水生珍稀動物。
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涉及安徽池州市、安慶市和巢湖市的部分江段,上始樅陽縣老州,下至銅陵縣金牛渡,全長58公里,總面積315.18平方公里。保護區內湖泊、河流較多,水道曲折迂迴,是白鰭豚和長江江豚的主要棲息地之一。2008年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工程正式啟動,將對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退化灘涂濕地進行植被恢復,以進一步發揮濕地養育物種,控制污染的功能,為長江淡水豚種群恢復提供可能。
由於長江水運事業和漁業捕撈的快速發展,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濕地功能呈現退化趨勢,嚴重威脅長江淡水豚等野生動物的生存。2007年,國家發改委、原國家環保總局根據國務院的批覆,決定從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中安排5958萬元用於環保系統濕地保護工程項目建設,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工程被列入其中,獲國家專項資金1852萬元。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工程建設項目總投資2646萬元,除國家投資外,地方配套資金投入794萬元。項目包括建設4處保護站、48公頃灘涂植被恢復、4處蟲鳥檢測點及科研檢測設施建設等。
旅遊資源
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水族館
保護區內旅遊資源極為豐富,項目繁多,主要有安徽省首座水族館、標本館、珍稀水生野生動物、和悅老街、九華山頭天門—大士閣、潛洲沙灘、2.67平方公里生態蔬菜基地等;旅遊內容主要有水族館及標本館參觀,野生動物及生態保護知識多媒體宣教,麋鹿園、珍稀野生動物參觀及飼養,豚類棲息地考察,快艇長江遊覽觀光,田園風光及農家樂旅遊,古鎮人文歷史參觀,垂釣等。同時保護區內還具有豐富的旅遊飲食文化,如最具特色的長江鮮魚活蝦、白曁豚牌小磨麻油。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規劃和建設,將成為人們接受環保知識教育、遊樂、休閒的最佳去處。
生態環境
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 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區位於長江下游銅陵段,涉及安徽池州市、安慶市和巢湖市的部分江段,上始樅陽縣老州,下至銅陵縣金牛渡,全長58公里,總面積315.18平方公里。保護區內湖泊、河流較多,水道曲折迂迴,是白鰭豚和長江江豚的主要棲息地之一。2008年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工程正式啟動,將對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退化灘涂濕地進行植被恢復,以進一步發揮濕地養育物種,控制污染的功能,為長江淡水豚種群恢復提供可能。由於長江水運事業和漁業捕撈的快速發展,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濕地功能呈現退化趨勢,嚴重威脅長江淡水豚等野生動物的生存。2007年,國家發改委、原國家環保總局根據國務院的批覆,決定從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中安排5958萬元用於環保系統濕地保護工程項目建設,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工程被列入其中,獲國家專項資金1852萬元。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工程建設項目總投資2646萬元,除國家投資外,地方配套資金投入794萬元。項目包括建設4處保護站、48公頃灘涂植被恢復、4處蟲鳥檢測點及科研檢測設施建設等。
管理狀況
淡水豚自然保護區又稱白鰭豚養護場,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條件對白鰭豚、江豚等進行易地養護的場所。其主要任務是保護長江中下游(三江口至荻港江段)現存的國家一、二級水生珍稀動物。它位於銅陵市大通鎮和悅洲與鐵板洲之間的夾江上。夾江長1600米,寬220米,洲上楊柳依依,雲淡風高;江上水鳥逐波戲浪,江岸樹影婆娑起舞,水色秀麗,風景宜人,是養殖淡水豚的理想水域。
1986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安徽省銅陵白鰭豚養護場”,1987年12月28日工程正式開工,1994年工程完工,並通過了國家環保局的驗收。其間,已累計投資1500萬元,建有進出口閘壩、提水泵船、暫養池、治療池、實驗樓、飼料基地、豚體保健系統等一批白鰭豚養護及科研設施,並同步建造了種類較多的水族館和標本館。其中水族館中養育的江豚、日本錦鯉、娃娃魚、揚子鱷、中華鱘、河鯉、胭脂魚及長江魚類等,有很高的觀賞和普及環保知識等價值,為廣大遊客提供了旅遊、觀光、休閒的好去處,也為青少年提供了學習生物及環保等方面知識的好課堂。此外,該保護區在科研上也取得了令人注目的好成績,已成功培育出了新一代“江豚”。
環境教育基地
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於2000年12月經省政府批准建立,兩年多來,先後投入300多萬元,新建水生生物標本館、水族館各一座,擴建了學術報告廳、多媒體演示廳。保護區在做好物種保護研究工作的同時,充分利用保護區特有的水生野生動物資源優勢,積極與全市各有關部門和中、國小校密切合作,開展了一系列科普活動,對於增強學生們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去年年初他們與市第三中學牽手建立了校外輔導員關係,保護區科研人員定期為三中學生舉辦“水生生物科普”講座,傳授生態科普知識,並指導該校學生寫作科普論文。去年7月份,保護區為東南大學、江蘇揚州大學“綠色環保”夏令營活動的大學生們提供實踐機會,引領他們參觀了珍稀水生野生動物標本,並讓學生們親手餵養長江江豚,讓他們真正地了解自然、親近自然、熱愛自然。去年11月5日,保護區與市第三中學成功開展了“長江江豚認養”活動,這是社會尤其是青少年參與保護珍稀瀕危物種、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具體體現。
據悉,省環保局開展創建環境教育基地活動,旨在進一步推動環境教育的社會化、多樣化,充分發揮各種環保資源的育人作用。此次被同時命名的還有黃山風景區(自然人文景觀型)、淮北市洪莊煤礦塌陷區環境綜合治理生態示範工程(生態恢復建設型)、阜陽市潁泉區農業生態示範園(農村生態型)。
晉升國家級
經國務院批准,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成功晉升為國家級保護區,這是安徽省目前惟一的淡水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據了解,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銅陵江段就一直受到中外鯨類學者的高度關注,因為銅陵江段是長江下游惟一常年能發現白豚活動的水域。經過多年的考察,中外水生科學工作者認為,面對長江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嚴峻形勢,在銅陵江段建立國家級淡水豚自然保護區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此次國務院批准建立銅陵淡水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在長江安徽段長約58公里,管理範圍從樅陽縣老洲至銅陵縣金牛渡,總面積31518公頃,是我國政府制定白豚全面、綜合保護行動計畫的組成部分,為有效保護淡水豚創造更有利條件。
據介紹,為使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成功晉升,該保護區工作人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科研人員多次修改和編寫晉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關材料,同時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編寫了詳細的《綜合考察報告》和《總體規劃》,繪製了保護區的地理位置圖、水系圖、珍稀動物分布圖和總體規劃圖等;精心製作了保護區現狀及工作錄像帶,受到了評審專家的一致好評。 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於2000年12月經安徽省政府批准建立,管理範圍從樅陽縣三江口至繁昌縣荻港鎮,總面積約30871公頃,主要負責白鰭豚和長江江豚等珍稀動物的保護工作。
銅陵淡水豚保護區升為“國家級保護區”後,管理將更加嚴格,其核心區和緩衝區不得開展旅遊活動和建設任何生產設施,實驗區進行的建設項目也必須事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
盤點安徽旅遊景點
安徽省位於華東腹地,跨長江、淮河中下游,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鄰江西,北靠山東。 更多安徽百科知識,詳見微百科:微百科:安徽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