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故台

涉故台

涉故台作為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的發祥地,是中國農民戰爭和農民革命的源頭,是歷史的載體和見證,是一座偉大的歷史豐碑。1961年,涉故台被公布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與九百閭左同赴漁陽戍邊,至大澤鄉,因雨受阻爆發大澤鄉起義,率眾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築壇盟誓,誅伐暴秦。因陳勝字涉,後人遂將其盟誓之壇為“涉故台”。

基本信息

概況

涉故台涉故台
陳勝吳廣起義遺址---涉故台位於安徽宿州市墉橋區西寺坡鎮涉故台村,東距津浦線7KM,西至206國道8KM,交通十分便利。這裡古代是一片沼澤地,故名“大澤鄉”。中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大澤鄉起義即發端於此。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與九百閭左同赴漁陽戍邊,至大澤鄉,因雨受阻,失期當斬。“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吳廣遂智殺校尉,率眾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築壇盟誓,誅伐暴秦。因陳勝字涉,後人遂將其盟誓之壇為“涉故台”。

歷史

涉故台涉故台

涉故台村是以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舊址而命名。涉故台村位於宿州市南40里,東距津浦線7公里,西至206國道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所轄江家、何家、吳家、尹家、大趙家、小趙家、涉故台新莊7個自然莊,15個村民組。面積3.89平方公里,人口2248人,510戶,耕地面積3600餘畝。外出務工人員約800人,有五保戶22戶。涉故台村總支下設了3個黨支部,11個黨小組,86名黨員。村兩委成員共6人,交叉任職2人。
涉故台又名射鼓台、涉鹿台,位於宿州市城東南22公里,北鄰京滬鐵路、s101公路,西鄰206國道和合徐高速公路。現屬宿州市埇橋區西寺坡鎮所轄。
涉故台為秦末陳勝、吳廣大澤起義時所築,築台的用途有三說:一說築台盟誓,誅伐暴秦;二說點將演武,擊鼓之台;三說大澤鄉系低洼沼澤,築台屯兵,共72台,古稱72連營,涉故台最大。台為覆斗行,東西長67.6米,南北寬65.5米,總面積4427.8米,北高南低,平均高度4.2米,四周植樹。原台上有明萬曆年間人們為紀念陳勝、吳廣集資興建的樓、台、寺並鑄鐘一口,蓋鐘樓一座,還有明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和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時的石碑四塊。1961年被命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重修,1986年落成陳勝、吳廣雕像紀念碑。碑高11米,寬6.5米,厚1.2米。自重120噸,畫面由14塊黑色大理石組成,巍峨雄偉。張愛萍將軍為紀念碑題詞:“義旗動天地,豐碑照日月。”1991年建陳勝、吳廣陳列館“鴻鵠苑”。
陳勝、吳廣起義舊址旅遊開發項目結合觀光農業生態園建設,形成具有國際市場的旅遊產品,吸引中外遊客,發展地方旅遊經濟,提高地方知名度,具有歷史和現實意義。

背景事件

大澤鄉起義大澤鄉起義

大澤鄉起義

公元前二九年.即秦二世元年,在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西守坡公社涉故台一帶)。爆發了到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陳勝是這次農民起義的領袖。
陳勝又名陳涉,陽城(舊城在今河南省縣封縣東南的告成鎮)人,僱工出身。秦二世元年七月,秦朝統治者徵發貧苦農民去屯守漁陽進縣(在今北京密雲縣西南)。陳勝也被徵發去了。他同九百個被徵發的貧苦農民走到蘄縣的大澤鄉。不料遇到大雨,道路不通,被迫停留,誤了到達漁陽的期限。按照秦朝的法律,這是要被殺頭的。陳勝和另一戍卒吳廣(陽夏人,陽夏即今河南省太康縣)就在一起商量,認為“天下苦奉久矣”,與其等著被處死,不如“死國”(即為國家大事而死,為起義而死)。計議已定,他們便去找一算卦的卜問吉凶。這位算卦先生也非常痛恨暴秦,有意鼓動說:“你們舉大事一定能成功。”還建議他們要藉助於鬼神的力量。
陳勝、吳廣暗暗用硃砂在—塊白綢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塞到魚的肚子中去。戍卒們燒板做菜的時候,從魚肚裡發現了這塊白綢布,大為詫異:“難道鬼神要陳勝當王嗎?”因為這裡過去是楚地,當初秦派老將王翦率六十萬大軍攻打楚國,破楚軍手蘄,殺楚將項燕,這裡的人民很懷念楚國,痛恨秦國,為了激起人民反秦的精緒,吳廣又在夜間溜到附近的荒廟中去,燃起篝火,並學著狐狸的聲音叫道;“大楚興,陳勝王。”戍卒們在夜間聽到“狐狸”的叫聲,又看到荒廟中的篝火,更加驚異。歷史上有名的“血腹丹書”和“篝火狐鳴”的故事,就是這樣傳開的。
訂好計策,吳廣乘著押送的軍官喝醉酒的時候,故意揚言要逃跑。押送軍官聽了,便狠狠責打他。並抽劍要砍殺他,吳廣趁勢奪了他的劍,把這個軍官殺了。陳勝同時殺死了另一個軍官。而後,把所有的戍卒都找到一起,陳勝大聲說道.“我們在這裡遇雨,誤了到漁陽的期限,這樣我們都要被殺頭。我們大家能甘心去送死嗎?大丈夫不死則已,就是死,也要做一番大事業。難道王侯將相就一定要由他們的子孫才能做嗎?”陳勝叫大家築起祭壇(據說就是現在的涉故台),壇上豎立一面大旗,上書“大楚”二字。旗前擺著押送軍官的兩顆頭,作為祭神的犧牲。
陳勝率領大家在壇前盟誓。所有的人都脫去右袖,露出右臂,作為參加起義的標誌。因為當時沒有兵器,大家就“斬木為兵,揭竿為旗”。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就這樣,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的烈火點燃起來了。陳勝率領起義軍首先攻下了蘄縣縣城(在今安徽省宿縣蘄縣公社境內),然啟兵分兩路,一路由符離(即今安徽宿縣的符離集)人葛嬰帶領,攻打蘄縣以東的地方,一路由陳勝自己帶領,攻打勒縣以西的地方.接連打下*侯縣(今安徽濉溪縣南臨渙集)、譙縣(今安徽毫縣)等許多縣城。他們一邊打仗,一邊擴充軍隊。當起義軍攻抵陳郡(今河南淮陽)的時候,已擁有兵車六、七百乘,騎兵千餘,步兵數萬。
陳勝率軍占領陳郡以後,乃正式稱王,定國號為“張楚”。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農民建立起來的政權。
公元前二零八年,陳勝起義軍在澠池(今河南澠池縣)遭到秦朝大將章邯所率領軍隊的鎮壓。陳勝部將多戰死。吳廣被叛徒田臧殺害。陳勝從陳郡敗走,在退到城父(今安徽毫縣東南城父集)的時候,被車夫莊賈殺害。

景點

涉故台涉故台
涉故台呈覆斗形,北高4.6米,南高3.2米,東西長67.6米,南北寬65.5米,面積4427.8平方米,台周圍綠樹掩映,環境優雅。台上有古柏數株,台東沿尚存一口古井,深20餘米,曰:“龍眼井”,為寺廟遺存。台上存有明萬曆、清道光、清光緒、民國29年四塊碑記。據碑文記載,明代以前曾於此台設定過“樓台寺”。台南沿有一株古枯樹,樹呈龍形,通體鱗甲,曰:“柘龍樹”。
台南70米中軸線上矗立一座陳勝、吳廣起義大型浮雕像,雕像通高9米,寬6.2米,厚1.7米,總重120噸,雕像外形為火炬形,象徵陳勝、吳廣點燃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的熊熊烈火,陳勝右手持劍指向蘄縣,左手振臂呼喚起義軍,吳廣怒目舉棒,首沖在前。此稿樣在1984年全國城市雕塑評比會上獲得銅牌獎。
台周圍還有篝火狐鳴處,魚腹丹書灣及七十二連營等景點,《史記、陳涉世家》載有相關故事。台東南建有陳勝、吳廣起義紀念館“鴻鵠苑”,仿古建築,總面積2475平方米。集碑廊、文物陳列於一處,內有名家碑刻數十方,並陳列全國知名書畫家饋贈書畫近五百件。

傳承意義

涉故台作為中國第一次農民起義的發祥地,是中國農民戰爭農民革命的源頭,是歷史的載體和見證,是一座偉大的歷史豐碑。
一九六一年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盤點安徽旅遊景點

微百科:安徽百科

安徽省位於華東腹地,跨長江、淮河中下游,東連江蘇、浙江,西接湖北、河南, 南鄰江西,北靠山東。

更多安徽百科知識,詳見微百科:微百科:安徽百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