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數194,031家庭
(2004年6月1日)
總人口473,874人
(2004年6月1日)
松戶市之日4月27日
市花杜鵑花・紫陽花・野菊
市樹柯樹・桉樹・櫻樹・梨樹
市鳥貓頭鷹・燕・白鷺
電話區號047
松戶市政府
所在地〒271-8588
松戶市根本387番地5號
電話號碼047-366-1111(代表)
外部連結松戶市政府網頁
流淌在松戶市西端的江戶川上,有一個被稱作為矢切之渡的渡口。矢切之渡也是一首演歌的歌名。矢切之渡的對岸,是成為電影寅次郎的故事外景地的柴又。
松戶市也作為二十世紀生梨的發祥地而聞名。市內現在還留有許多梨園。另外作為近郊農業的蔬菜栽培也很繁盛,蔥的產量頗多。
由於市內擁有生產製造工廠的緣故,松戶市的糯米粉產量在日本是居於第一位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與住宅區一起大規模的工業園區被開發。在工業園區中有馬淵馬達公司(日文名:マブチモーター)等的著名工廠。
日本最大連鎖藥店松本清公司(日文名:マツモトキヨシ)的總社在松戶市。
地理
松戶市位於流淌於千葉縣北西、南北的江戶川的西端。因位於江戶川左岸的西部地區是海拔4米前後的低地,所以水渠縱橫流通。即使在不斷推進土地住宅化的現在,水田、旱田也隨處可見。東部地區是由洪積地層而成的下總台地(海抜20-30m)的西端,現在雖是一片住宅地,但在1960年代以前,隨處可見的是山林、果樹園等的農田。幾乎位於市中央的常盤平車站的周圍是松戶市最高的標高處。以此為界,市內的河川分為向西連著東京灣的江戸川水系和向東注入太平洋的東面的手賀沼・利根川水系。又,流淌在市內的坂川作為北千葉引水路的一部分而流入江戶川。
JR常盤線就似平行於水戶街道一般,由市的中西部貫穿於市的南北、在北部(新松戶站)與武藏野線相交差。新京成線是松戶站的分支橫斷於市的中部。另外、市的南部有北總鐵道行走於東西,在東松戶站與武藏野線相連。
松戶市自江戶時代開始就是水戶街道的驛站。現在松戶站附近的舊驛站成了市的中心市街。又,自1960年代大規模住宅區在市內各地開始被建造之後,使得住宅區鐵路車站的周圍作為新的商業設施等集聚的市街而被擴充。另外,伴隨著幹線道路的整備・擴充,郊外型的商業設施以沿線作為設施選地。
歷代市長
(+印為在職中去世)
初代 門六郎(1943年-1946年)
2代 川井卯之助(1946年-1947年)
3代 恩田明(1947年-1951年)
4代 坂巻林之助(1951年-1953年)
5-8代石橋與市(1953年-1969年)
9-10代 松本清(1969年-1973年+)
11-16代 宮間滿壽雄(1973年-1994年+)
17-19代 川井敏久(1994年-) 在職中
【編輯】教育
【編輯】短期大學
聖德大學短期大學部
【編輯】大學
國立
千葉大學(園藝學部)
私立
聖德大學
日本大學(松戸齒學部)
流通經濟大學(新松戸校園)
【編輯】與松戶市相鄰的市區
市川市、柏市、流山市、鐮谷市、東葛飾郡沼南町
東京都葛飾區、埼玉縣三鄉市
相關詞條
-
淞滬戰役
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箇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 淞...
背景 會戰經過 戰爭結果 兵力對比 歷史影響 -
淞滬事變
淞滬事變是上海事變的同義詞,日本稱一·二八事變為上海事變或第一次上海事變,在1932年中國上海發生,是中日兩國於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的軍事衝突,時間長...
淞滬事變 其它 -
一·二八淞滬空戰
一·二八淞滬空戰,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一·二八”淞滬之戰爆發。當時日軍兵力9萬多,約有艦艇80艘、飛機300餘架;中國守軍5萬,只有3...
背景 簡介 戰前情況 雙方兵力 作戰經過 -
《淞滬停戰協定》
淞滬停戰協定(Songhu tingzhan xieding)亦稱《上海停戰協定》。1932年5月5日國民黨南京政府與日本在上海簽訂。《淞滬停戰協定》的...
簡介 背景 內容 協定全文 簽署人 -
淞滬路
淞滬路位於上海市新江灣城,屬主要的交通性城市幹道。
主要特徵 交通路線 相關連線 -
淞滬風雲
淞滬風雲是繼晉商、徽商等商幫題材電視劇之後,第一部正面描寫寧波商幫領袖的大型電視連續劇。講述了寧波商幫在上海灘心動魄的商業傳奇,以及一段大起大落的有情人...
基本信息 演員劇組 故事梗概 參考資料 -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位於上海市寶山區友誼路1號,於2000年1建成,同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是一個全面反映抗戰時期發生在上海的兩次重大戰役一•二八、八•一三...
簡介 布局結構 主要景觀 交通信息 -
淞滬鐵路
淞滬鐵路的前身是中國最早的鐵路——吳淞鐵路,1876年7月3日江灣段正式通車時,由於此前中國從來沒有過鐵路,鐵軌兩旁觀眾“立如堵牆”。初築時為762毫米...
基本簡介 歷史回顧 榮辱興衰 保護紀念 再現昔日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