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人口單位

轄區內駐有延邊涼水煤礦、涼水河東水文站、琿春市森工局涼水林場、邊防部隊、邊防派出所、農村信用社等州、市直單位。鎮級單位有涼水農機站、農科站、水利所、自來水公司、林業站和獸醫站等單位。
鎮內民營企業有磚瓦廠、石材加工廠、有機肥廠、木材加工廠、中藥材加工廠、有機大米加工廠、朝鮮族泡菜加工廠、陶瓷製品廠等企業,主要生產如:有機蔬菜、涼水牌有機大米、中藥材、大理石材、木製品、陶瓷彩瓦等暢銷國內外市場的各種特色產品。
涼水鎮有中學一所、國小三所,教職工110人,學生550餘名;鎮內設有中心衛生院,有醫務人員21人,病床20張,日門診40多人,各村均有醫療站;鎮敬老有30餘名老人入住安度晚年;有線電視網路遍布全鎮,程控電話聯接千家萬戶,網際網路讓廣大農民了解外部的大千世界。
地形地質
涼水鎮地處磨盤山脈與南崗山脈形成的山谷盆地中,地勢呈北高南低,除沿江平原外大部分為丘陵低山,海拔高程在73—1000米之間,地勢起伏較大,丘陵崗地占總面積的80.6%。鎮區地層屬於第三系粉砂岩、含礫砂岩、頁岩、泥岩,呈灰白色或灰黃色,風化成砂礫狀或土狀,土壤載力在25—50噸/平方米,是工業建築和民用建築的天然基地,斷層破碎頻寬1—2米。地下水以孔隙潛水為主,地下水埋深0.7—2.5米,凍土深為1.8米,地震裂度為六度區。
氣候河流

涼水鎮坐落在圖們江北岸的衝程階地上,圖們江沿鎮南自向西東流過,連線石頭河、北大河等大小支流五條。其中石頭河全長37公里,從鎮區邊緣流過於鎮區西南部匯入圖們江,最小流量為0.012m/秒,最大為13.7m/秒,五十年一遇洪峰流量為1013.9m/秒,洪量4994m,河壩壩項高程在105—74米之間。
資源優勢

土地資源:涼水鎮土地非常肥沃,全鎮耕地總達面積2146公頃,其中旱田面積1935公頃。尤其是邊境沿線經江水陳年衝擊而沉澱形成的平原,土質疏鬆、肥沃,形成面積達600公頃的優質耕地,特別適宜種植中草藥、有機蔬菜等經濟作物。涼水鎮的水田種植主要引用石頭河、北大溝和慶榮琵琶溝等山泉水灌溉,對有機大米種植生產非常有利。
森林資源:涼水鎮是圖們市唯一出產原木和其他木材的鄉鎮,全鎮林業經營總面積達37008公頃,其中:鄉鎮經營面積11217公頃,有林地面積3萬公頃,其中:鄉鎮林地面積1萬公頃,森林總蓄積量297萬立方米,其中:鄉鎮活木蓄積量87萬立方米。主要樹種有紅松、雲杉、魚鱗松、沙松、臭松、水曲柳、椴木、落葉松、白樺、柞木等30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用材樹種。
礦產資源:涼水鎮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的金屬礦有黃金;非金屬礦以煤炭、花崗岩、白土、石灰石、粘土為主,現已探明的煤炭保有儲量2500萬噸以上,年產量達35萬噸的延邊涼水煤礦就座落於涼水鎮石頭村。花崗岩存儲量在500萬立方米以上,花崗岩質量優良,適宜生產各種大理石材。
特產資源:涼水鎮土特產資源種類繁多,藥材植物有野山參、人參、沙參、靈芝、黃芪、貝母、細辛、天麻、五味子、穿地龍、防風、桔梗等許多名貴藥材;林區盛產松茸、木耳、元蘑、榛蘑、猴頭蘑的食用菌;盛產松籽、榛子、山核桃、山葡萄、獼猴桃、蕨菜、薇菜等食用植物和野生果實遍及山山嶺嶺。涼水還盛產蘋果梨,以果大、皮薄、汁多、甜脆,容易貯藏而聞名,深受廣大客商的歡迎。

草原資源:涼水鎮現有草原面積5207公頃,再加上林間草地,形成規模巨大的天然牧場,為牛、羊等食草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飼草資源。涼水鎮加大退耕還林還草力度,大面積種植優良牧草,為發展農村畜牧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旅遊資源:自西向東沿著長達25公里圖們江岸,可以看到州級保護文物窟窿山遺址;一步可越的朝鮮國穩城島;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罪證—穩城大橋;鎮江烏龜(孤山子);傳說中唐朝征東將軍薛里一拳打出水的薛里井;清朝欽差大臣,著名的金石家吳大澄親手書寫的龍虎石刻遺址;臨江上山可近距離觀望位於朝鮮王在山上,朝鮮勞動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紀念館。由鎮區向北10公里,一是觀賞巍峨聳立、氣勢雄偉、風光獨特、景色怡人的亭子峰山城,現已被吉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吉林省二級文物保護單位。二是遊覽亭子峰下的亭岩朝鮮族小康民俗村,全村90%的村民是韓國忠清北道的移民及後裔,小康民俗村的風味辣椒醬、小河魚等民俗小吃,具有獨特的韓國風味。三是代王溝水景瀑布,連綿1公里,落差深淺不等,兩旁花草樹木茂盛、景色怡人。
人文資源:涼水鎮人口中68%是朝鮮族,基本上是清朝末期和解放前從朝鮮和韓國來的移民後裔。在涼水鎮朝鮮族居民中,有很多人與朝鮮、韓國、俄羅斯、日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朝鮮族人有密切關係。特別是自2000年以來,涼水鎮亭岩村和韓國忠清北道的故鄉建立了良好關係,經常進行文化、經濟交流。
社會經濟

1、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涼水鎮緊緊圍繞發展壯大區域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和實現經濟跨越發展,著力抓好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和環境建設,使全鎮經濟發展步伐明顯加快,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經濟實力、經濟效益明顯增強。2001至2006年,涼水鎮社會經濟總產值分別是3447、3828、4465、6147、6654、6800萬元,財政全口徑總收入分別為262、276、228、266、589、22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分別是2150、1900、2600、3300、3700、4100元。
2、項目建設成效顯著。涼水鎮緊緊抓住政策機遇,依託涼水鎮的比較優勢和資源優勢,舉全鎮之力上項目,內商外商齊力招、內資外資一起引,不斷最佳化招商環境,建立健全招商引資責任機制,實行領導掛鈎責任制,狠抓落實,強化責任,先後引進了渤海藥業、松園鹿場、青山牧業、大地公司、野口石材等一批大企業、大項目。涼水鎮共引進項目38項,總投資金額近2億,實際到位資金6454萬元。同時,緊緊抓住政策機遇,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加快了交通、水利、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亭岩小康示範村、南大民族團結示範村和河西興邊富民示範村建設,進一步改善了經濟發展環境。
3、農村經濟穩步推進。涼水鎮加大農村經濟調整結構力度,鼓勵農民大力發展綠色農業和畜牧業,大力推進項目農業建設,充分發揮有機大米、中藥材、蔬菜等基地的載體拉動功能,點抓好延邊綠源有機肥廠、延邊圖們江有機水稻加工廠、上海滬聯農發園藝花椰菜加工廠、延邊豆滿江農副產品加工廠、琿春渤海藥業公司、吉林生態大地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的引進建設,累計投入資金2690萬元,帶動農戶1160戶。涼水鎮高效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累計達到5610公頃,高效經濟作物收入累計達到5575萬元。積極學習貫徹黨中央1號檔案精神,認真貫徹執行“一免兩補”精神,抓好基礎調查統計和發放工作,五年累計發放農業補貼金額達380.53萬元,補貼農戶數1549戶。加快推進新農村基礎工程建設步伐,五年累計拆除農村茅草房400間,新建309間,建築面積達1.9萬平方米,改水3100戶,改廁1200戶,新修村路30多公里。創新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涼水鎮河西村新成立了“鑫農農民合作社”,以此來整合農民的土地資源和流動資金,並積極發揮全鎮14個農業專業協會的作用,幫助農民致富增收。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涼水鎮外出務工人員平均為400名左右,每年全鎮勞務收入達到700萬元以上。

5、保障體系不斷健全。涼水鎮不斷完善城鎮低保和農村扶貧工作,建立健全低保工作動態管理機制,確保了城鎮低保發放工作的公平、公正、合理、透明為。截止目前,涼水鎮享受定期補助低保戶690戶,享受臨時補助230戶,五年累計發放城鎮低保金200多萬元,救濟款57.8萬元。抓好助殘幫困工作,五年累計新建殘疾人住房32戶,補助殘疾人醫療費2.9萬元。抓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並對涼水鎮勞動力資源情況進行了普查,通過項目建設、發展第三產業、鼓勵勞務輸出等方式,涼水鎮共轉移勞動力3920名。其中,鎮區1726名,農村2194人。
6、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涼水鎮深入開展民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先後舉辦了慶元宵節焰火晚會、涼水鎮運動大會、“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科普大集等活動,豐富了農民民眾的業餘生活。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共辦理人大議案2件。涼水鎮男子足球隊、女子排球隊在全市性運動大會上均取得了好成績。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新建面積為500平方米的學生之家。紮實開展“平安涼水”創建活動,制定邊境區域嚴打整治、治安防控、安全工作、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等工作機制,重點開展邊境“兩反”專項行動和治安嚴打整治行動,逐步建立了維護和諧穩定的長效機制。加強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整治行動,“四五”普法圓滿完成。同時,人事、計生、婦女、民政、社區、民兵等也緊緊圍繞鎮黨委、鎮政府的中心工作,發揮了各自的職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