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水真源

《涇水真源》是清代詩人胡紀謨寫的一首七言絕句。

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涇水真源》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胡紀謨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涇水真源

【其一】

無數泉飛大小珠,老龍潭底貯冰壺⑵。

汪洋千里無塵滓,不至高陵不受污。

【其二】

藏書獺祭論終刊⑶,漫把笄山認六盤⑷。

顛倒涇渭成底語,於今益信說詩難。

【其三】

在山泉水本俱清,鳥鼠何必浪得名⑸。

出谷非遙同枳橘⑹,濁流萬古不能更。

【其四】

法古原非泥古人⑺,淵源聖學迥超倫。

一從垢淨分明後,二水方知面目真。

【其五】

紛紛毛鄭夢錙澠⑻,賴有蘇曹句獨醒⑼。

水派河源衡帝簡⑽,不須重補道元經⑾。

作品注釋

⑴這五首詩選自《化平縣志》。化平,金、民國縣名。宋置安化縣,屬平涼府。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入金,改稱化平縣。清置化平川直隸廳,民國仍改為化平縣,屬甘肅省,1950年改名涇源縣。今屬寧夏回族自治區。據胡紀謨《涇水真源記》載:乾隆皇帝在批閱蘇轍詩句“袞袞河渭濁”、元人曹伯啟詩句“涇清渭濁源何異”時,以傳注未足為據,命大臣視察涇、渭二源,何濁何清。庚戌(1790年)三月,經實地察看,結果是“凡涇水所歷上壤、石山俱見,清且漣漪,毫無泥滓。惟平涼至涇州,涇�合流處四十里中,南北西三面山水所歸,色與涇源少異,然不過微雜塵沙,鬚眉難鑒而已,迥非鹹陽渭河之黃泥耀目者可比。”這五首詩寫的就是這件事。

⑵老龍潭:為涇水之源。潭底深不可測,傳說是魏徵夢斬老龍王的地方,柳毅傳書的故事也是發生在這裡。冰壺:盛凍的玉壺。

⑶獺祭:獺捕得魚陳列水邊,猶如祭祀,稱為獺祭魚。後因稱羅列典故、堆砌成文為獺祭魚。刊:改定。此指改定“涇濁渭清”之說。

⑷笄山:即笄頭山。在甘肅平涼西,屬崆峒山。酈道元曰:“笄頭山大隴之別名。”

⑸鳥鼠:“鳥鼠同穴山”的省稱。在甘肅渭源縣西,渭河發源於此,山名現稱鳥鼠山。浪得名:隨便得到這個名聲。指“渭清”名聲。

⑹“出谷”句:這句暗用“橘化為枳”的典故。《晏子春秋・雜下之十》:“晏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 比喻因環境不同而引起的變化。這句是說,涇水流出山谷並不遠也變得有些渾濁,是兩岸環境影響的結果。

⑺法古:遵守古人的說法。指“涇濁渭清”的說法。泥古:拘泥於古代成規而不知根據實際情況變通。

⑻毛鄭:指毛公鄭玄。毛公,指西漢初“大毛公”毛亨和“小毛公”毛萇。毛亨,相傳是古文詩學“毛詩學”的開創者;毛萇,相傳是古文詩學“毛詩學”傳授者。鄭玄,東漢經學家。因黨錮事被禁,潛心著述,以古文經說為主,兼采今文經說,遍注群經,成為漢代經學集大成者,稱“鄭學”。錙澠:疑為“淄澠”之誤。淄澠,二水名。都在山東省。相傳二水味異,合則難辨,惟春秋齊國易牙能辨之。後以“淄澠”比喻合則難辨的事物。

⑼蘇曹:從胡紀謨的《涇水真源記》看,應指宋代蘇轍和元代曹伯啟

⑽帝簡:此指乾隆皇帝批閱蘇轍詩和元人曹伯啟詩關於涇渭二源何濁何清的簡扎。

⑾道元經:即北魏酈道元著的《水經注》。

作者簡介

胡紀謨,清代潞陽(今屬北京市通縣)人,舉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任中衛縣(即今寧夏中衛市)知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