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概念
油料經直接壓榨製取的油,叫做壓榨油 。國家專門為油料加工安排生產的專用溶劑油,以其自身成分特點,能夠保證其與油脂徹底分離脫除。而且國家規定了嚴格的植物油生產質量標準,保證了食用油的安全衛生。消費者應購買標明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油脂產品。
生產工藝
浸出油-製作工藝: 浸出法是採用溶劑油(六號輕汽油)將油脂原料經過充分浸泡後進行高溫提取,經過“六脫”工藝(即脫脂、脫膠、脫水、脫色、脫臭、脫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點是出油率高、生產成本低,這也是大豆色拉油的價格一般要低於壓榨油的原因之一。浸出過程中,食用油中的殘留不可避免,國家標準規定,即使合格的浸出大豆油每公斤也允許含有十毫克的溶劑殘留。
達不到一級、二級壓榨標準的花生油,加上部分通過浸出後再精煉的油,使其達到原標準一、二級或新標準浸出油三、四級,由於經過多道化學處理,油脂中的部分天然成分被破壞,且有溶劑殘留。
特點
營養成分
浸出油是無色、無味的,經加工後大部分營養成份被破壞。
由國家糧食局負責起草的花生油標準已出台實施,取消了中國使用的1986年、1988年制定的老標準,新標準規定:壓榨花生油、浸出花生油要在產品標籤中分別標識“壓榨”、“浸出”字樣。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講究營養與健康成為人們的追求,將花生油生產工藝透明化,就是為了讓消費者了解花生油的生產工藝,把知情權交給消費者,把選擇權交給消費者。
專家建議
中國植物油行業協會秘書長王俊籽認為,從安全和環保上看,壓榨油由於能夠保持原有營養,油的品質比較純;而浸出油則很難滿足人們追求食品天然、環保的消費心理。中國農科院山東花生研究所育種專家、有國家級突出貢獻的醫藥專家毛文岳也指出,判斷食用油的優劣,生產工藝是一個重要標準。
與此同時,國家食物與營養學會理事、全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農紹莊教授表示,兩種油各有利弊,食用油的好壞關鍵看是生產過程中的操作是否規範。只要符合國家標準就可安全食用。
壓榨油與浸出油
根據油料的不同,可以選擇不同的製作工藝,一般情況下,如芝麻、花生、橄欖、油菜籽等本身就是油料作物含油量較高,可以選擇壓榨法制油;但是像大豆、米糠等本身含油量少多半採用浸出法制油。此外還有“水溶法”、“水代法”等工藝。
1、加工工藝不同
壓榨法:是用物理壓榨的方式,從油料中榨油的方法。它源於傳統作坊的制油方法,現今的壓榨法是工業化的作業;壓榨油是油料子仁經過破碎、軋胚、蒸炒、壓榨,將油料中含的油脂擠壓出來的產品,屬於一種物理的制油方法。
浸出法:是用物理化學原理,用非食用級溶劑從油料中抽提出油脂的一種方法。浸出油則是油料子仁經過破碎、軋胚、蒸炒,使用食用級溶劑(正己烷)將油料中的油脂抽提取出來,它屬於化學萃取的制油方法。
不管是壓榨法還是浸出法,這個步驟只解決了毛油的生產,一般情況下,毛油不可以直接食用,而需要經過各種物理化學步驟處理毛油中的各種雜質,如棉酚、黃麴黴素、溶劑殘留等。
誤區說明一:餐桌上的食用油並不是簡單的一個壓榨或者浸出就可以製得的,這其中需要經過複雜的物理化學過程。
2、營養成份不同
壓榨油可以更大限度的保留原料的原汁原味,保留原料中的各種營養,如芝麻油的香味。
浸出油多半是無色、無味的,可以保留原料中的特殊營養成分,如米糠油中的谷維素。
不同的食用油品類會有不同的國家標準,因此並不是所有的油的顏色都只有一個標準,按照精煉等級的不同,油原料的不同,製作工藝的不同,每種油都有不同的顏色,而國標中對油色值會有不同的標準。
誤區說明二:油的顏色並不是選擇植物油好壞的唯一標準。
3、原料的要求不同
壓榨法由於出油率低,因此採用壓榨法制油的原料一定要求含油率高,而且多半本身是油料作物;同時由於只進行壓榨,油餅中殘油高,因此現代企業為了節約資源、追求效益的情況下還會對壓榨後的油餅再度採用浸出法制油。
浸出法適用於絕大多數油料制油,尤其是那些營養價值高但是出油率低的油脂原料,由於浸出法現代工藝的優越性,因此被廣泛運用於制油工藝,世界上約90%的油脂是採用浸出法製作的。
誤區說明三:製作工藝並不是決定植物油好壞的絕對標準,首先明確只要是符合國家標準的食用油都是安全、放心的,其次選擇哪種食用油更適合自己,要對比油中的營養成分,看當前自己更需要攝取哪些營養成分,由於原料的不同就決定了每種食用油中含有的營養成分不同及含量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