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進
一般認為,海進是海水逐漸向時代較老的陸地風化剝蝕面上推進的過程。因此,一個海進面就是一個不整合面,也是一個典型的穿時面,即由海洋向陸地方向海進面由老變新。如華南泥盆紀自西南向東北的海進,在桂中,下泥盆統與寒武系角度不整合接觸;在湘中,中泥盆統與前寒武系角度不整合接觸;在武漢,上泥盆統與志留系平行不整合接觸。由海進作用形成的地層記錄稱海進序列(如圖)。
海進常常具有周期性和旋迴性,在時間和空間上有不同級別和規模。在顯生宙,已識別出三次大規模的海進事件,即中奧陶世、早石炭世和晚白堊世。這三次海進事件在全球不同地區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形成了廣布的海相沉積和碳酸鹽岩沉積,以及與之伴隨的海生生物群的繁盛。
海進有不同的成因,一般可歸為 4種:①氣候變化。特別是極地氣候變暖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常常形成全球性的海進。反之,則形成全球性的海退。②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地球自轉速度加快,赤道地區海進,兩極地區海退;地球自轉速度減慢,赤道地區海退,兩極地區海進。這一觀點是中國地質學家李四光提出的。③構造運動。不同級別和規模的構造運動可形成不同級別和規模的海進或海退。如洋中脊擴張加快、體積增大,可在兩岸地區發生海進。④地球的膨脹或收縮。一般說來,地球膨脹導致全球性的海進,地球收縮則造成全球性的海退。
海進或海退可由一種因素引起,也可能由幾種因素的疊加(增強或減弱)引起。海進或海退可能起因於地內,也可能起因於地外或起因於地內和地外因素的綜合作用(見海面升降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