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赤坑中學是一所完全中學,學校傍山而建,環境優美,占地面積約5萬平方米,已建成了教學樓、綜合樓、多棟教師宿舍樓和學生宿舍樓,總建築面積達9000餘平方米。學校教學設施比較完善,配備了較為先進的功能室、電腦室、實驗室。學校現有教學班36個,其中高中班9個,中職班1個,國中班26個,在校學生近2200人;教職工103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人,中學一級教師25人。
近年來,學校穩步發展,特別是學校新班子上任以來,以“辦好赤坑中學,造福家鄉人民”為己任,努力探索學校管理的新模式、新路子,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強化教育教學管理。全校師生以“修身、進學”為校訓,發揚優良的教風和學風。圍繞“辦好國中,發展高中”的辦學思路,堅持德育為首,建立學科滲透,校內外結合,多層次、全方位的德育工作體系;堅持教學為主,積極開展各項教改活動、強化教學管理,關注青年教師的能力培養,在不斷最佳化課堂教學的基礎上,讓教師成才。
如今,學校優良校風不斷發揚,教育教學質量不斷上新台階,赤坑中學將在更高的起點上,以更大的自信昂首闊步走向未來。
學校歷史
赤坑中學的前身是海豐縣第四中學(簡稱“海四中”)。1954年4月,海豐縣政府鑒於當時的七區(現田墘.捷勝.遮浪等鎮)上國中的學生生源不足,達不到縣招生計畫的要求,也為了解決當時六區(現赤坑.陶河).九區(現可塘).十一區(現城東)等地的學生上學難等問題,決定將“海四中”校址從田墘遷移至赤坑鎮青坑圩西南角的上埔埡。
1954年7月,四中校址遷移工程開工。時任海四中校長許雲勤帶領全校師生,發揚“團結一致,艱苦創業,勤奮學習”的精神,在各級黨政的大力支持下,在學習周邊村民的幫助下,通過義務勞動,挑土抬石.挖地築牆,連續奮戰,僅用兩個多月,至1954年9月,初具規模的“海四中”新校舍(包括8間課室.12間教師宿舍和學生宿舍以及廚房等建築)在上埔埡拔地而起。同年9月初,學校如期開學,是年有學生300多人,教職工約30人。
1956年6月,許雲勤調任海豐師範校長後,陳鶴年接任校長,這一年學校學生總數達到500人。陳鶴年接任後,一如既往,與其他行政領導一起,一手抓學校建設,一手抓教學質量,在極艱苦的條件下不斷取得新成績,教學質量年年提高。1958——1962年,在中招考試中,赤坑中學的成績在全縣兩次名列第三.兩次名列第二,特別是1949年,赤坑中學以總平均分數67.76分的好成績榮登全縣榜首。
1958年,根據縣委指示,海豐縣第四中學改名赤坑中學。是年開設高中,從此,赤坑中學成為一所完全中學。1961年,赤中首屆高中畢業生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全班參考45人,被取錄25人,其中本科19人。以後幾年,赤坑中學的高考成績一直名列全縣前茅,鳳凰出在上埔埡上,赤中迎來了建校後的第一個輝煌。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學校舉行紅衛兵成立大會,組織各種兵團,對內分派鬥爭,對外停課串聯,學生無心向學,老師挨批受斗,校舍遭破壞.圖書被燒毀,學校一片混亂,處於癱瘓狀態。後來,雖然有“複課鬧革命”的提出,但學校元氣已失,舉步艱難。直到1977年,粉碎“四人幫”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學校的教學秩序才得以恢復,被“打倒”的教職員工得到平反昭雪,教師的積極性被重新調動起來。學生人數一度大副增加,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但是,進入八十年代後,赤坑中學的發展又面臨新的危機。由於地處偏僻山村,交通不便,加上辦學經費短缺,學校在引進師資.吸引生源兩方面都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學校教學質量出現滑坡。1984——1986年.1992——1994年,高中兩度停辦。
在這段時期,學校也殘舊不堪。由於缺少資金,學校沒有建設新的校舍,五.六十年代建起來的土木結構的課室和教師宿舍,以及廚房和大禮堂,歷數十年風雨,已經老舊,有的甚至成為危房。赤中,在經受著新一輪的考驗。
1986年,在尊師重教.集資辦學的政策指引下,學校又出現了生機。在當地黨政的牽頭下,在黃一唯先生.林學群先生.馬志標先生等幾位赤坑籍的旅港同胞和旅港校友的大力支持和帶動下,籌得資金一百多萬元,於1991年夏,開始興建教學大樓。1994年11月,也就是赤坑中學建校四十周年大慶之際,一幢四層.建築面積3200餘平方米的新教學大樓落成。
繼新教學大樓落成剪彩後,1996年,第一幢四層樓的教師宿舍落成;1998年,赤坑中學第二幢主體建築綜合樓建成,綜合樓樓高五層,建築面積達2800平方米。八年間(1995——2002年),在校友和多方的支持下,赤中共建成綜合樓一幢,教師宿舍六幢,學生宿舍一幢,總建築面積達5600餘平方米。至此,學校基本解決教師住房問題,使學校在解決教師住房方面走在全縣兄弟學習前列。
與此同時,校園環境建設也取得了不少進展,教學樓.綜合樓前的花壇種上了花草,對校園.校道進行了綠化。在群山的掩護下,赤坑中學變得更為可愛。
在改變學校居住條件.教學條件的同時,針對學校師資緊缺的情況,縣教育局和學校領導班子採取“引近來”的重要舉措。從1993年葉建雄校長第一次到四川招聘教師開始,到1999年,學校先後從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等省引進大學應屆畢業生三十餘人。經過幾年的鍛鍊,這批大學生已成為赤坑中學教師隊伍中的生力軍,有力地緩解了師資緊缺的矛盾。
1995年,時任校長的曾昭碩和學校領導班子經過慎重研究,決定恢復高中辦學。這是一個事關赤中發展命運的重大決定。同年9月1日,學習恢復高一招生,由於學校兩度停辦高中,影響了家長對學校的信心,所以是年高一隻招收了11名新生,赤坑中學復辦高中在艱難中起步。儘管面臨極大困難,學校領導和廣大師生卻毫不退縮,學校抽調骨幹教師擔任高中教學工作,完善高中部教學設施,經過不斷努力,學校高中辦學質量穩步提高,生源逐漸增加,高一新生由十多人增加到三十多人再到五六十人。2001年,高一招生突破100人大關;2004年更達到200人。在高考升學方面,2000年取得零的突破;2001年,高考升學率躍居全縣第三;2003年,前三批上線人數更是五倍於縣教育局下達的升學指標,取得恢復高中辦學以來的最好成績。
由於高中辦學質量的穩步提高,高考升學率的不斷上升,赤坑中學重新贏得了家長的信任.社會個界的重視。隨著高中部的發展壯大,赤坑中學的規模也在不斷壯大。2004年,全校共有29個教學班,學生總數達到1800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