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主席強調:“21世紀,人類進入了大規模開發利用海洋的時期。海洋在國家經濟發展格局和對外開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角色更加顯著,在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競爭中的戰略地位也明顯上升。”我國是一個陸海兼備的發展中大國,建設海洋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中國經濟已發展成為高度依賴海洋的外向型經濟,對海洋資源、空間的依賴程度大幅提高,在管轄海域外的海洋權益也需要不斷加以維護和拓展。這些都需要通過建設海洋強國加以保障。
內容
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十八大代表、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就此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解讀報告首提“海洋強國”的意義,闡述國家海洋局在“建設海洋強國”戰略上的具體部署。
劉賜貴指出:“建設海洋強國”概念進入十八大報告,在國內外形勢複雜的當前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戰略意義,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走向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
劉賜貴指出:未來國家海洋局將從海洋資源開發、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海洋權益維護等方面推動海洋強國的建成。
在海洋資源開發方面,劉賜貴指出,既要注重開發能力的提高,又要注重開發格局的最佳化。要統籌陸海資源配置、經濟布局、環境整治和災害防治、開發強度與利用時序,統籌近岸開發與遠海空間拓展。
海洋經濟已成為拉動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有力引擎。劉賜貴表示,力爭2015年海洋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
海洋科技方面,劉賜貴指出,國家海洋局將著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跟蹤和探索海洋領域重大科學問題,提高勘探開發海洋資源以及保護海岸帶、海洋生態環境的水平,加強海水淡化、海冰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新技術研究,進一步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深水油氣勘探和安全開發技術等。
海洋生態文明方面,劉賜貴表示,國家海洋局將按照“五個用海”的要求積極推動海洋資源的節約利用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持規劃用海、堅持集約用海、堅持生態用海、堅持科技用海、堅持依法用海。
劉賜貴表示:2012年,中國在維護海洋權益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一系列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有力舉措,贏得廣大民眾的擁護和支持,向國際社會充分展示了中國政府維護主權的堅定意志和決心。
十八大中
解讀十八大報告
中國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海洋政策與管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王芳,10日以“和平發展、和諧共贏、強而不霸”對十八大報告中提及的中國海洋發展問題進行解讀。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王芳分析,此次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建設海洋強國”,說明“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已被納入國家大戰略中,海洋上升至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中國官方2011年發布的《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明確提出,中國將打破“國強必霸”模式,堅持和平發展道路。中國一貫主張維護海洋和平,倡導共同維護海洋持久和平與安全。
王芳表示,在當前新老海洋強國並存與共同發展時期,中國將堅持建設“和諧世界”國家戰略,遵循和平發展方針政策,以“和諧海洋”為願景,堅持和平走向海洋、平衡發展、不謀求海洋霸權,建設“強而不霸”的新型海洋強國。
中國是陸海兼備的發展中海洋大國,海洋為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王芳指出,中國已經具備了大規模開發利用海洋的經濟技術能力。
報告中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王芳表示,中國要把海洋調查、科研、勘探、開發、戰略利用,從淺水向深水推進,從近海向遠洋拓展;戰略部署要從淺海進入深海,從領海、專屬經濟區、大陸架,走向公海、國際海底區域和兩極,擴大中國生存發展和安全空間。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國際政治外交形勢的風雲變化,中國海洋權益面臨錯綜複雜的形勢,許多矛盾日益凸顯,圍繞資源爭奪、島礁主權、海域劃界和通道安全的爭端態勢進一步加劇。
王芳稱,維護海洋權益的形勢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在這樣的巨觀環境背景下,中國既要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又要注意建設和諧的海洋國際環境。
中國特色
2012年11月26日,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表示,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是黨中央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作出的重大決策,從我國的現實國情出發,中國特色海洋強國的內涵應該包括認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態海洋、管控海洋、和諧海洋等五個方面。
探索認知海洋是開發利用和保護海洋的先決條件。人類對海洋的探索永無止境,只有全面、準確、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運動規律,才能為建設海洋強國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認識海洋,一是要強化海洋科學研究,二是要強化海洋專門人才的培養,三是要強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識。
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海洋,發展壯大海洋經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也是實現海洋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利用海洋,一是要強化規劃和區劃的引領作用,二是要提高海洋開發利用水平,三是要提升海洋調查評價能力。
海洋生態文明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美麗中國離不開美麗海洋。要自覺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生態海洋,一是要堅持“五個用海”的總體要求,二是要推進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
綜合管控海洋是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保障。除了要有與本國國情相適應的海上防衛力量外,還應形成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經濟等手段、中央與地方相結合、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協調的管控格局。管控海洋,一是要完善海洋法律法規,二是要強化海洋綜合管理,三是要提高海洋維權執法能力。
雖然我國維護海洋權益的任務十分艱巨,但仍致力於使海洋成為沿海國家的合作之海、友誼之海。和諧海洋,一是要秉持合作共贏的海洋外交方針,二是要深化拓展雙邊與地區海洋領域合作,三是要全面參與國際海洋事務。
兩者之別
海洋強國與海洋霸權
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將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這引起境外媒體熱議,一些媒體在報導評述的同時,也流露出“五味雜陳”的複雜心態。一些日本媒體表現得更為敏感,認為這是中國進軍海洋的宣言,是對釣魚島問題的不點名回應,無疑會引起西方的關注和擔憂。
中國在不同時期曾提出過建設“體育強國”、“科技強國”、“文化強國”等戰略,也沒見國際社會有多大的輿論反應,為什麼對建設“海洋強國”這個問題,一些境外媒體竟如此敏感?
原因在於,有人習慣地沿用“逢強必霸”的思維定勢,把某些國家對外擴張的“歷史軌跡”套用在中國身上。它們想當然地認為,日益強大的中國建設海洋強國就是“謀求海上霸權”,必然會加大海上軍力擴張,必然伴隨著“槍炮相加”的硝煙瀰漫,必然對世界和平發展帶來威脅。
縱觀歷史,任何大國的崛起必然伴隨其海洋化的進程。中國在推進現代化的歷程中,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海洋戰略,加大建設海洋強國的步伐。與世界其他大國對海洋的掠奪與侵襲不同,中國在走向海洋的過程中始終秉持敬畏之心。600年前鄭和船隊浩浩蕩蕩所到之處,帶給世界人民的是財富是友誼是和平。中國海軍護航編隊為各國商船護航,中國“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巡診救護,都是在維護和平的旗幟下進行的。即便是近期,在應對處置島嶼爭端過程中,中國也始終保持著最大的和平誠意和最大的外交努力,面對挑釁和滋事,中國政府和軍隊表現出對和平的最大堅守。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海洋事關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世界主要海洋國家將海洋權益視為核心利益所在,積極推行新一輪海洋經濟政策和戰略調整。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發展成為高度依賴海洋的外向型經濟,對海洋資源、空間的依賴程度大幅提高。中國是一個擁有30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1.8萬公里海岸線的大國,建設海洋強國、維護海洋權益是發展之要、民生之需,也是中國海洋權益維護和拓展的題中之意。
一些人對我開發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管控海洋的正當之舉說三道四,對我構建和諧海洋所做的積極努力置若罔聞,甚至炮製“強國威脅論”、“海上爭霸論”等,其目的是不想看到中國的強大,阻礙和遲滯我發展進程。
十八大報告莊嚴宣布,中國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中國加強國防建設的目的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保障國家和平發展,中國軍隊始終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力量。需要強調的是,中國的建設海洋強國戰略,始終秉持建設和諧海洋的理念。
奉勸那些總喜歡拿中國說事的人,不要對中國建設海洋強國戰略過於敏感、大驚小怪,不要那么杞人憂天、惴惴不安。
大多數國家和人民,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著美好的期待,對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發揮更大作用有熱切的期盼。愛好和平的人們一定會看到,中國建設海洋強國不是威脅而是機遇,是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歷史擔當。(孟彥 周勇 分別為國防部國際傳播局副局長、幹事)
海洋旅遊
建設海洋強國需要發展海洋旅遊
建設海洋強國,需要一種柔中寓剛、以柔克剛的柔性國家戰略,即發展海洋旅遊。
中國旅遊,一直扮演著柔性國家戰略的角色,在處理外交危機、兩岸關係、經貿摩擦、內需拉動、民生改善等重大問題上,一貫發揮獨特的作用。不僅中國,世界各大強國莫不如此。當今,和平與發展是世界的主題。強國曾經的軍事硬實力,裹挾著記憶中的遠征欲,往往轉化為飈高的國民出遊率,如長期作為世界第一旅遊客源地國的德國;大國永恆的文化軟實力,夾帶著基因里的自信心,往往轉化為傲人的遊客接待量,如長期作為世界第一旅遊目的地國的法國。
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報告提出,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國家旅遊局將今年的旅遊主題確定為“2013中國海洋旅遊年”。發展海洋旅遊,是中國旅遊維護國家核心利益、承擔民族歷史使命的重大領域。
發展海洋旅遊,能夠超越領土爭議、避免國際敏感、促進民間交流、樹立海權形象、傳達國家意志、造就行動影響、沉澱共同利益、積累安全因素、挖掘海洋資源、拉動海洋經濟、豐富海洋業態、保育海洋環境、培植海洋文化,最終,巧妙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柔性建設中華海洋強國。
發展海洋旅遊,作為柔性海洋強國戰略,需要三個戰略支柱。
第一、柔性的海權觀念——旅遊海權論。
自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創立海權論至今,世界各大國普遍篤信國家海洋權益對民族歷史走向的影響,普遍重視海權的維護與開拓。然而,馬漢的海權論是一種剛性的海權觀念,是建立在海外殖民地、海上貿易和海軍優勢基礎上的海權理論;二十一世紀的世界需要一種新型、柔性的海權觀念,需要建立在人的活動、人的交流、人的體驗基礎上的海權理論,即旅遊海權論。
為了維護和開拓國家旅遊海權,中國海洋旅遊要衝出近海走向遠洋、衝出海濱走向腹地、衝出狹義走向超越,打開戰略空間,布局功能產品,通過發展海洋旅遊,綜合促進國家海洋資源開發,有效推動國民海洋意識培育,促使中國人更多地出海,促使中國更多地獲得掌控海洋、主導海洋的發言權和發力權,以此維護國家核心利益、開拓民族生存空間。
第二、柔性的建設方案——海洋旅遊規劃設計。
海洋是同質化的旅遊資源,因此,尤其要強調高水平、專業性的規劃設計方案。海洋旅遊規劃設計,必須符合發展海洋旅遊的規律和建設海洋強國的要求,斷不可簡單地把內陸旅遊規劃設計的模式搬進海洋。海洋旅遊規劃的基本要求是廣義資源、休閒市場、度假產品、集聚產業、聯動布局、人本服務、海洋地產、情景交通、先進設施、動態環保、本地文化、訴求均衡、綜合治理、細化行銷;海洋景觀設計的基本要求是基於海洋旅遊體驗、構造“海景—遊人”關係、整合海洋景觀客體、梳理海洋觀景視線、研磨海洋文化創意。
海洋旅遊規劃設計的核心是柔性建設,強調硬體軟體均衡、調整創新為先、挖掘生長為魂。硬體建設的重點是柔性地調整沿海旅遊城市、創新海洋旅遊項目;軟體建設的重點是挖掘地方海洋文化、生長現代海洋文化。
第三、柔性的市場指標——休閒度假為主。
海洋旅遊市場的主導、主流、主題都是休閒度假。概括而言,要面對自我實現、品質個性、出國替代、長假生活等休閒需求,配置郵輪、遊輪、遊艇、度假酒店、度假社區等度假供給。
長久以來,中國各地通行以接待遊客人次、實現旅遊收入為主的剛性旅遊市場指標,這是由陸地旅遊以大眾觀光、規模經濟為主體的現實決定的。為了引導中國海洋旅遊的正確發展,有必要引入以接待遊客人天數、遊客人均消費、遊客人均停留天數、酒店平均入住率、遊客滿意度為主的柔性旅遊市場指標,以此評價各地海洋旅遊發展業績,確保以休閒度假為主的海洋旅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