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海水溫度(sea-watertemperature)是表示海水熱力狀況的一個物理量,海洋學上一般以攝氏度(℃)表示,測定精度要求在±0.02℃左右。太陽輻射和海洋大氣熱交換是影響海水溫度的兩個主要因素。海流對局部海區海水的溫度也有明顯的影響。在開闊海洋中,表層海水等溫線的分布大致與緯圈平行,在近岸地區,因受海流等的影響,等溫線向南北方向移動。海水溫度的垂直分布一般是隨深度之增加而降低,並呈現出季節性變化。
深層海水現場溫度的測定,通常是用顛倒溫度表進行的。它和海水鹽度一起成為海洋學上兩個基本的物理量。
海水溫度是海洋水文狀況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常作為研究水團性質,描述水團運動的基本指標。
定義
反映海水熱狀況的物理量。以℃表示。世界海洋的水溫變化在-2~30℃,其中年平均水溫超過20℃的海區占整個海洋面積一半以上。有日、月、年、多年周期性變化和不規則變化。主要取決於海洋熱收支狀況和時間變化。
規律
經直接觀測表明:海水溫度日變化很小,變化水深範圍從0—30米處,而年變化可到達水深350米左右處。在水深350米左右處,有一恆溫層。三大洋表面年平均水溫約為17.4℃,其中以太平洋最高,達19.1℃,印度洋次之,達17.0℃,大西洋最低,為16.9℃。水溫一般隨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每深1000米,約下降1°—2℃),在深度1000米處的水溫約為4~5℃,2000米處為2~3℃,深於3000米處為1~2℃。在水深3000—4000米處,溫度達到2°—-1℃。占大洋總體積75%的海水,溫度在0~6℃之間,全球海洋平均溫度約為3.5℃。
意義
研究、掌握海水溫度的時空分布及變化規律,是海洋學的重要內容,對於海上捕撈、水產養殖,及海上作戰等都有重要意義,對氣象、航海和水聲等學科也很重要。
最新研究
2012年9月24日,澳大利亞一項新研究證實,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水域的海水溫度正在上升,專家認為這一變化將給這一區域及其周邊區域的生態環境帶來影響。
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合理利用珊瑚礁研究所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分析了1985年以來的衛星數據,發現有“明顯證據證明”大堡礁水域的大部分區域海水溫度上升,其中南部水域海水溫度上升了0.5攝氏度。研究人員認為,海水溫度升高意味著珊瑚的死亡風險增大。
研究同時表明,季節變換的規律正在發生改變,在某些區域夏季開始得比往常更早,且持續時間更長。這種改變也將影響大堡礁海域的生態環境。
影響因素
影響海水溫度的因素:(1)、緯度:不同緯度得到的太陽輻射不同,則溫度不同。全球海水溫度分布規律:由低緯度海區向高緯度海區遞減。
(2)、洋流:同緯度海區,暖流流經海水溫度較高,寒流流經海水溫度較低。
(3)、季節:夏季海水溫度高,冬季海水溫度低。
(4)、深度:表層海水隨深度的增加而顯著遞減,1000米以內變化較明顯,1000米——2000米變化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溫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