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氏因子

凝血因子II為凝血酶原,血漿濃度100~150mg/L,半壽期72~96h,合成需維生素K。 凝血因子V為前加速素,血漿濃度50~100mg/L,半壽期12~24h,為輔因子。 凝血因子IX為血漿凝血活性成分,血漿濃度30~50mg/L,半壽期18~36h,合成需維生素K。

簡介

海氏因子(antihemorrhagic factor )
性質:單稱凝血因子主要指凝血因子VII(factor XII)。血液從溶膠狀態轉變成不能流動的膠凍狀凝塊的過程稱為凝血。在凝血過程中與凝血有關的因素很多,血漿和組織中主要凝血因子已知有13種。主要在肝臟合成

分述如下

凝血因子I為纖維蛋白質,血漿濃度2000~4000mg/L,半壽期96~114h,主要形成凝膠。凝血因子II為凝血酶原,血漿濃度100~150mg/L,半壽期72~96h,合成需維生素K。凝血因子III為組織凝血活酶(素),為輔因子,由組織細胞合成。凝血因子IV即鈣離子,也為輔因子。凝血因子V為前加速素,血漿濃度50~100mg/L,半壽期12~24h,為輔因子。凝血因子VII為穩定因子,血漿濃度4~7mg/L,半壽期4~6h,合成需生素K,凝血因子VIII為抗甲種血友病球蛋白,血漿濃度150~200mg/L,為輔因子,半壽期12~18h,合成場所除肝外還有腎-脾及網狀內皮系統。凝血因子IX為血漿凝血活性成分,血漿濃度30~50mg/L,半壽期18~36h,合成需維生素K。凝血因子X為Stnart-Prower因子,血漿濃度50~100mg/L,半壽期48~60h。凝血因子XI為血漿凝血活素前質,血漿濃度5~9mg/L,合成場所除肝外還有網狀內皮系統,半壽期60h。凝血因子XII為接解因子,血漿濃度1~5mg/L,合成場所為網狀內皮系統,半壽期50~70h。凝血因子XIII為纖維蛋白穩定因子,血漿濃度10~20mg/L,合成場所除肝外為血小板,半壽期72h,作用為形成橋鍵。另外,前激肽釋放酶作為凝血因子發現較晚,尚專用羅馬數字統一命名,其血漿濃度10~20mg/L。凝血因子主要是形成蛋白酶。凝血因子XII為凝血作用中內源性起因中首要因子。在表面激活階段中,當血管內皮受損,暴露了血管壁膠原纖維使原來存在於血漿中的一種無活性凝血因子XII變為有活性因子XIIa,由此引起其他凝血因子(首先是凝血因子XI)相繼活化,最後導致血液凝固。先天性缺乏症血友症、維生素K缺乏病、白血病及肝功能障礙可導致凝血因子缺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