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心亭

海心亭

海心亭位於光明頂前往鰲魚峰的必經之地,是登山旅客一處重要的的休息站,從海心亭向西至釣橋庵全長八公里的地區,統稱為白雲景區。海心亭是一座雙層式的古亭,造型奇巧獨特。

康熙三十一年,總督范承勛、巡撫王繼文見碧漪亭,也就是後來的海心亭,歷史上曾有“東面高樓西面廊,翼然亭子立中央”之說。加之海心亭上匾聯較多,成為當時城中秀麗的風景名勝,吸引著眾多的文人墨客,在亭閣中,在綠蔭下,飲茶休憩,談古論今,情趣盎然。清嘉慶初年,昆明倪春有感於翠湖“一亭之外,別無容膝”,與雨庵和尚合作,于海心亭旁建蓮花禪院。禪院正面為呂祖祠,左有玉龍祠,其他舊稱玉龍堆,所謂“玉龍祠畔草新齊,汀暖煙深浦樹低。六尺小船呼不應,水禽沙鳥向人啼”(清 ·王毓麟《翠湖春日雜詠》)。其右則放生池,韋陀殿,“綠水一泓,睡蓮三五,放生之鯉鮒,常俟遊人餌”。再進為觀音閣,後有蒼聖殿,禪院南則有翼然亭。至今翠湖有聯曰:

城市別開仙佛界;

樓台妙在水雲鄉。

道光年間,阮元督滇,仿唐白居易、宋蘇東坡之於西湖築堤,亦於翠湖中築一長堤,縱貫南北,稱阮堤。堤上架橋三座,北為聽鶯橋,中為採蓮橋,南為燕子橋。一時“沿堤芳草碧涵煙,暮色湖心斷復蓮。小雨舟橫楊柳岸,斜陽人坐藕花天”(清 ·朱衣《湖心亭晚眺》)。阮元又在放生池邊建觀魚樓,謂之“濠上觀魚”。取春秋時鄭國大夫公孫僑“舍魚放生,與莊子、惠子”濠梁觀魚“故事,又題聯曰:

產舍魚,朔放生之始;

莊周知樂,開轉偈之機。

同治六年(1867),清穆宗載涥賜“妙蓮湧現”匾。蓮華禪院更有數聯,皆不離“蓮”,如“十畝荷花魚世界,半城楊柳佛樓台”,還有“赤鯉躍碧波,吞卻三分明月;紅蓮開翠海,托來一瓣馨香”等。

海心亭

海心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