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寧海神廟

海寧海神廟

海寧海神廟,道教廟宇。在浙江省海寧市海寧縣鹽官鎮。始建於清代雍正年間(1723—1735),因主祀浙海立神,故名,原分東中西三部分,中線有大門、正殿、御碑亭、寢殿,東西兩側有戲台、天后宮、雷神殿、水仙閣等建築,占地40餘畝,鹹豐十一年(1861),部分建築毀於兵火,光緒十一年(1885)重修,後又屢遭破壞,現僅存正殿、御碑亭及門前石坊等原有建築。

基本信息

簡介

海神廟俗稱廟官。在海寧市鹽官鎮東。清雍正八年(1730)三月浙江總督李衛奉敕建造海神廟,在春熙門內(今鹽官鎮春熙路150號)闢地40畝,於次年的十一月建成了這座祀浙海之神的神廟,以祀運德海潮潮神,規模宏闊,建築布局嚴謹。主要建築分布在三條軸線上,主軸線依次有慶成橋、儀門、大門、正殿、御碑亭、寢殿。儀門前廣場兩側分別建有一座漢白玉牌坊。正殿為五開間歇山頂建築,下部是漢白玉台基,左右配殿以歷代潮神水神從祀。左軸線為天后宮;右軸線為風神殿、水仙閣等。鹹豐十一年,部分建築毀於兵火,光緒十一年重修。現尚存慶成橋、儀門、正殿、漢白玉石坊、御碑等,仍顯示著皇家督造的氣度。

歷史淵源

海神廟初建時正殿祀主神武肅王錢鏐,吳英衛公伍子胥。正殿的建築面積546平方米,高20米。陛四出七級,廊柱、台階、石欄板全部用漢白玉精琢而成。石欄板上還雕刻龍虎花鳥雲水之紋。像這樣高大精美,用這么多漢白玉石作建材的殿宇、至少在浙江還找不出第二座!

這座大殿是依照北京故宮太和殿的形式建造的。

據地方志記載,宋元以後海寧潮情加重。清雍正年間,海寧潮災猖獗,塘岸屢遭沖毀,良田、民宅毀壞無數。雍正多次派遣朝內重臣和地方總督、巡撫等趕赴海寧督辦塘工,搶修固塘。這位皇帝在朝13年,共修築海寧塘工18次,計各類塘工54080丈,用銀34萬餘兩,並為後世開創了浙西海塘的歲修制度。

雍正敕令建造海神廟共耗銀10萬兩,當時正是承繼康熙之後,國運、國力都還是強盛的時期。

他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門票:10元或5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