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海子街鎮位於畢節市東北部,距市中心13公里,轄38個行政村,312個村民組69522人,現有國土面積127.4平方公里,耕地38300畝,海子街在明初建所之前稱東里。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以穎川侯傅友德為大將,率兵奉命伐蜀,南征開始。洪武十五年(1382),已平定的貴州開始“置貴州都指揮使司”,都指揮使司領有貴州衛、貴州前衛、永寧衛、赤水衛、畢節衛等18個衛。畢節衛轄七星關、吳家屯、海子街等千戶所。海子街是畢節市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集鎮,是畢節市第一特色農業大鎮。
畢節扁扁洞遺址位於畢節市海子街周家村東南。舊石器時代中期洞穴形遺址。洞口朝向西北,面積60平方米。1983年發現,1985年發掘。洞內深部的堆積物呈黃色,掘露厚度4.5米,出土石製品共75件,有石核、石片,動物化石有中國黑熊、虎等13種。地質時代屬晚更新世初期或稍早,文化時代為舊石器時代中期或稍早。骨樣品的鈾系法測年結果為距今13-17萬年。
畢節海子街大洞遺址位於畢節市海子街鎮周家橋村東南。舊石器時代晚期洞穴形遺址。洞口朝向西,面積約1000平方米。1983年發現,1985年發掘,洞內堆積物多呈灰黃色,掘露厚度2.5米,出土石製品約800件。有石核、石片等。用火遺蹟有碳屑、燒石、燒骨等,動物化石有竹鼠、豪豬、獼猴等。地質時代屬晚更新世晚期,文化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第2層骨樣品的碳14測年結果為距今17850±200年。
歷史人物
海子街從古以來,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清代,湧現出了有“不櫛進士”之譽的貴州晚清著名女詩人周婉如、黔西北才子沈昭雲等文化名人;湧現出了廉潔一身官至刑部主事的進士沈維崧、建功於兩廣總督任上百姓敬重官升至太常侍卿的一品榮祿大夫進士周起濱等名臣名宦。在民國時期,有畢節著名的詩人周介仙、周樂天等文士;有早年畢業於保定陸軍學校在討袁護國黔軍中任連長的護國烈士王西林、雲南講武堂畢業在國民革命軍第十軍任代理營長犧牲於徐州戰場的北伐英雄周世開、貴州陸軍崇武學校畢業在陸軍102師任連長戰死在台兒莊戰役的抗日英雄周祖德等志士;有貴州辛亥元老、貴州文豪、民主進步人士、曾任貴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的周素園和畢業於貴州陸軍講武堂軍官學校、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軍第一師參謀長對民主革命有功的民主人士周秩九;有戰爭年代冒著生命危險從事黨的地下工作的周道立等革命志士。解放後至今,海子街更是人才輩出,全國各地、各行各業都有海子街走出去的領導、專家、學者和工作人員為黨、為人民作工作、作貢獻!
經濟發展
2008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9202萬元,其中鄉鎮企業產值18910萬元,地方財政稅收收入20.7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86元。 海子街鎮基礎設施完善,海龍(場)公路、海小(壩)公路和“704”縣道網路交錯,穿境而過;主產玉米、小麥、洋芋,特產有菊花茶、蠶桑、食用菌、特色蔬菜等,盛產有全市聞名的“燒槓大米”;自然資源豐富,擁有大量荒山、草坡及林地,儲藏有較為豐富的煤礦、建築建材用灰岩、頁岩,存有尚待開發的“白馬山森林公園”、熱水田村溫泉(碧海溫泉度假村)和店子村礦泉水等。隨著第二、三產業的迅速發展,一些個體專業戶和村辦實體如雨後春筍蓬勃發展,農副產品加工、運輸、建築、建材等行業在全市遙遙領先,各產業項目的發展體現了“一村一色”的生產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