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秩

周秩

周秩(1916.05~2011.12),男,廣東南海人。原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正部長級醫療待遇)、黨組成員。離休幹部。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四〇四廠主要創建者,首任廠長、黨委書記。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周秩(曾用名潘永金) ,廣東南海人。1916年5月出生,金陵大學肄業。1938年6月參加八路軍。1940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周秩和李一非夫婦 周秩和李一非夫婦

1938年6月起,在延安抗大總校一大隊、東北幹部訓練班學習。

1940年1月起,任八路軍120師三五九旅教導隊、417團文化教員,旅政治部宣傳科宣傳幹事、股長、副科長、科長,356旅8團政治處主任。

1949年3月起,任第四野戰軍第47軍139師417團副政委、政委,湖南湘西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

1951年6月起,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7軍141師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志願軍政治部秘書處處長。

1953年12月起,任總後勤部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部長。

1957年3月起,任二機部14局副局長,國營404廠黨委書記、廠長。

1978年6月起,任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核工業部顧問、黨組成員。

1985年2月離休。

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曾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原第二機械工業部副部長(正部長級醫療待遇)、黨組成員周秩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1年12月21日16時25分,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逝世,享年95歲。

周秩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後,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人物成就

2011年12月21日,原二機部副部長周秩在北京逝世。這位老人95年的人生,有很大部分都是與中核四○四有限公司緊密聯繫在一起的:1957年參與四○四廠籌備工作,隨後長期擔任四○四廠廠長、書記等主要領導職務。20餘年間,他與四○四同患難、共命運,見證了四○四的誕生與艱難發展歷程。此後,他即使擔任二機部副部長,甚至離休後,也依然心繫四○四,關注著四○四的發展。

1957年7月,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政治部宣傳部部長的周秩,調到第二機械工業部十四局,負責四〇四廠的選址、勘探、臨建、三通等工作。從此,周秩與四○四結緣。

四○四廠籌建之初,既面臨著技術上的空白與匱乏,又面臨著惡劣的自然環境的雙重挑戰。其間,周秩帶領實習小組去前蘇聯參加了設計工作,儘可能地收集各種圖紙資料。回國後,他又在北京與工地間來回奔波。

1958年冬天,時任四○四廠廠長的周秩,與大批施工隊伍一起堅守在戈壁灘。當時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生活用水都要從幾十里外拉運。一盆水,先洗臉,後洗腳,洗了衣服還要和煤磚。到了晚上,戈壁奇寒,許多同志都穿上大衣,戴上皮帽和口罩,再蓋上被子,“全副武裝”睡覺。半夜火滅了,火爐上的水,到早晨都結成了冰塊……

工程全面鋪開不久,又遭遇了三年經濟困難時期。當時工地有好幾萬人,而糧食奇缺,大家被迫以駱駝草籽充飢,許多人身體出現浮腫。二機部指示四○四廠儘快考慮撤隊伍。危急關頭,周秩和領導班子擬定了兩個方案:一是組織運糧隊到新疆運糧,組織打獵隊進祁連山打獵,派領導同志向外省求援,千方百計保障食品供應;二是實地考察了伊寧等撤離地點。最後,廠黨委作出了隊伍不撤離的決定。四○四人咬緊牙關頂住了生存危機,熬到了1961年下半年全國經濟形勢逐漸好轉之時。對此,周秩曾說:“我們領導班子捏著一把汗啊!將來一是準備領功,一是準備坐牢。”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在遭遇經濟困難的同時,前蘇聯停援,給四○四的工程建設和科研攻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在經濟、政治形勢嚴峻,技術條件薄弱的不利局面下,周秩領導四○四人回響黨中央的指示,堅決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加緊科研攻關,全力爭取在1964年爆炸我國第一顆核子彈。

當時,攻關條件極其簡陋,有些模擬試驗是從一根銅管、一台舊真空泵著手開始的。周秩帶領全廠職工嚴格按照周恩來總理“周到細緻,萬無一失”的方針,艱苦創業,全力推進生產科研工作。1964年,四○四廠組織攻關人員多次研究方案,精心組織反覆試驗,嚴格確定產品加工人員和運送路線,最終確保了產品的成功加工。

周秩在文章中回憶道,加工產品誰上車床,誰主刀,都是經過研究比較後選定的。要根據每個人的技術專長、操作水平、思想和身體狀況、性格特點等嚴格選定加工人。原公甫當時排在第一位,這才有了以後“原三刀”的美名和產品的成功加工,也才有了我國首顆核子彈、氫彈的成功爆炸。

在抓生產科研的同時,周秩意識到加強企業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遠學大慶,近學蘭煉”的口號,加強以調度為中心的生產指揮系統,建立崗位責任制。在“文革”期間,周秩等廠領導受到衝擊,四○四廠也一度出現了有章不循、生產秩序混亂的局面。1971年,周秩重新主持工作後,迅速恢復了相關的管理工作,逐漸形成了以崗位責任制為中心的“八制一法”,並在全廠推廣。1977年,在全國工業學大慶會議上,四○四廠被命名為“大慶式企業”。周秩等領導在建廠初期就加強管理的工作,為如今四○四形成許多好的管理制度打下了很紮實的基礎。

1978年,周秩調任二機部副部長,三年後離休,居住在北京。這期間,周秩身在京城卻心繫“核城”。在他的8場傳統教育報告中,其中一個專題就是核工業第一次創業,為的是想讓更多的人了解四○四,了解“核城”人。

除了做傳統教育報告外,周秩還多次撰寫回憶文章,講述在四○四的創業歷程,為後人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第一手資料。這些文章真實記錄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創業往事,許多情節讓人印象深刻,感觸良多。如“全副武裝”睡覺,不怕“風吹沙打”等,都為核城年輕一代學習老一輩的創業精神、奉獻精神提供了生動教材。

周秩生性樂觀豁達,離休後身體一直很好。2006年,年已九旬的周秩參加了四○四廠生活基地搬遷慶典。慶典時適逢下雨,他在即興講話中說:“今天是個好日子,戈壁灘上下一場雨,也是一件大好事!”引得全場職工鼓掌歡呼。

慶典後,周秩回到了闊別25年的“核城”,受到了幹部職工的熱烈歡迎。他赴上游,下工廠,參觀廠史展覽館,漫步核城公園,廣泛接觸職工民眾。看到四○四發生的巨大變化,特別是職工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職工精神面貌非常好,老人十分欣喜。

兩年後,92歲高齡的周秩應邀參加了四○四創建50周年慶典,再次來到“核城”,並深情留言,表達了對四○四的殷切期望。

京城“核城”兩相牽。多年來,無論是身居京城,還是偶爾“回鄉”,四○四都是周秩的牽掛。僅2005年以來,老人就先後向四○四黨委、報社寄發專稿、題詞五六次。從中我們感受到的正是老領導對四○四廠、對核工業永恆的情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