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位優勢
海北鎮域面積26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0萬畝,現有17個行政村,6個居民委,145個村民小組,人口6萬。她南涉扎音碧水、北濯通肯清波兩條河流,東托“星火”、西守“燎源”兩個水庫,孕育了千頃良田,也為生產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濱北鐵路和哈黑公路二線穿鎮而過,得天獨厚的地源優勢及便利的交通,使小鎮成為海倫北部鄉鎮和農場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是海倫市的優質大豆主產區,更是綏化、黑河兩市交界的農副產品集散中心,特別是糧食購銷業,銷往國內外,每年從海北鎮發往全國各地的大豆達40萬噸以上,旺季時每天就發出2400噸,除新疆、西藏外,全國各大中城市的糧食市場都有海北的大豆,特別是海北的芽豆不僅叫響省內外,還出口朝鮮、韓國、日本等國家,目前已成為中國北方大豆主要批發市場。
經濟發展
海北鎮把以大豆貿易為主的糧食購銷業作為立鎮產業來抓,通過創造寬鬆的投資環境,出台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等措施,使全鎮的大豆貿易產業形成了規模。全鎮大豆行銷企業已達120多家,每年從海北鎮發往全國各地的大豆達40萬噸以上,旺季時每天就發出2400噸,除新疆、西藏外,全國各大中城市的糧食市場都有海北的大豆,特別是海北的芽豆不僅叫響省內外,還出口朝鮮、韓國、日本等國家。這些大豆行銷企業在收購本地大豆的同時,還發動各種機動車輛到 克東、 拜泉、黑河等附近市縣收購大豆,並根據市場需求,把收購的大豆全部進行七八道工序的篩選,分出大、中、小粒和特小粒包裝發運,在坐地銷售的同時,還在南方各大糧食市場建立了大豆經銷基地對外銷售,初步形成了產、加、銷一條龍式的行銷模式。由於海北的大豆質量好,品種全,全國各地的糧食經銷商雲集海北,搶購大豆,即擴大了海北大豆的知名度,也帶動了海北大豆產業的發展,目前已有10多家外地客商到海北投資近千萬元從事大豆購銷業。以大豆貿易為龍頭的糧食購銷業的興旺,帶動了海北商飲服務業和運輸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常年在大豆行銷企業從事勞務的人員達5000人,從事大豆販運的車輛也達1000多台,每年可為從業人員增收5000多萬元。海北的地工產品也較為豐富。全鎮現有鎮辦企業5家,私營企業18家,個體企業420家,年可實現產值9842萬元,上繳稅金150萬元。主要生產紅磚、亞麻纖維、塑膠紡織袋、襪子、精米、家具、白酒、糕點、醬油、土豆製品、大豆製品等,產品銷往國內各地。海北亞麻原料廠1970年建廠,主要生產亞麻纖維,產品為亞麻長麻和亞麻兩種,年生產加工能力達到6000噸。海北華聖精米加工廠是天津華展國際貿易有限責任公司投資500萬元興建的企業,年可加工水稻1800萬噸,年產值2000萬元,是海北鎮較大的私營企業。海北順發襪業有限公司也是一家私營企業,該企業主要生產純棉襪、絲襪,年產4個品種、十幾個規格的襪子幾十萬雙,產品銷往哈爾濱、上海和佳木斯等地,鄉鎮企業推動著海北鎮域經濟不斷向前跨躍式發展。
農副產品
海北鎮土地肥沃,這裡盛產享譽全國的芽采豆,綠色優質水稻和馬鈴薯製品細粉條等特色產品。全鎮28萬畝耕地,每年種植大豆就在20萬畝以上,大豆總產量達6000萬斤。特別是我鎮種植的“北豐9”和“9395”芽采豆具有粒小、出芽率高、 蛋白質含量高和出油率高等特點,深受南方市場的歡迎,目前這兩個品種已被省農業開發辦列為綠色大豆開發項目,非常適於大豆精深加工的開發利用;我鎮每年可生產水稻300萬斤,其中,南眾村生產的綠色優質水稻“海選962”,具有米質好,產量高等特點,深受消費者喜愛;我鎮又是 馬鈴薯的盛產區,每年種植馬鈴薯5萬畝以上,年產馬鈴薯2000萬斤,可供加工的馬鈴薯1500萬斤,澱粉含量達25%,每年全鎮都有近百萬斤的粉條和澱粉外銷,其中,南合村生產的細粉條知名度最大,備受消費者歡迎。教育事業
海北鎮歷來重視教育工作,多年來,鎮黨委、鎮政府本著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指導思想,不斷加大教育的投入,積極謀劃教育工作思路,於2002年和2003年採取向上爭取和自籌資金方式,先後建起了一中和中心校兩所教學樓,一些教學危房也得到了改善,使全鎮教育工作蒸蒸日上,蓬勃發展。全鎮現有中學五處,其中,公辦中學2處,私立中學3處。中心校1處,鎮內國小2處所,農村國小23所。共有教學班221個,在籍學生5644人,其中,國小3665名,國中生1079名,高中生900名,教職工589人,具有本科學歷的71名,大專學歷的361名,具有高級技術職稱的教師72名,中級職稱的教師280名,教室、實驗室、語音室,電教室、微機室等現代化教學設備比較齊全。
海北一中以“培養合格有特長的學生、創辦規範加特色的學校”為宗旨,面向農家子女,以最低的收費標準、先進的辦學理念、較高的教學質量,嚴格管理,強化秩序,努力提高教學質量。自92年以來,海北一中為上級院校先後輸送2300名合格學生,高考成績已連續13次蟬聯綏化市農村高中之冠,學校榮獲省級科研基典校、省級教育科研先進學校、省級電化教學甲級單位等榮譽稱號。
古鎮風光
海北,百年的歷史孕育了一方水土一方人,也造就了雅致的人文景觀。在海北境內有“ 星火”和“ 遼源”兩大水庫,更有聞名遐邇的天主教堂,這都是人們旅遊觀光的好去處。海北“星火”和“遼源”兩個水庫分別坐落在海北鎮北部東西兩側,“遼源”水庫在東邊,“星火”水庫在西邊,有上百公頃的水面。這兩座水庫除每年為灌區內的種水稻農戶提供灌溉外,還飼養一些自然魚類,有鯽魚、胖頭魚、泥鰍、柳根等,每到夏季,庫內碧波蕩漾,魚躍水面,庫外水草茂盛,鳥語花香,成群結隊的遊客絡繹不絕,人們根據自己的愛好去划船、游泳、垂釣、野遊。喝著水庫的水,吃著水庫的漁,真是別有一番情趣。要是能在漁窩棚里吃上“漁民”為你餷的漁粥,保證讓你吃完這飩想那飩,也算是不虛此行。
在海北的南部,靠扎音河北岸,位於南眾村小山包下面,還有一個人工“山洞”,那裡原是6902地下儲油庫。此儲油庫原是戰備時所建的地下油庫,後來廢棄了。現在,裡面的一切儲油設施都已沒有了,只剩下一個穹形空山洞。山洞在山包的一側有入口,經過一段地道進入山洞內,在山洞的頂部有個通氣採光孔,加上山洞上面全是樹木覆蓋,因此山洞內冬暖夏涼,且空氣清馨,同時可容納500人,是夏日避暑遊玩的好地方。上山走一走,鑽一鑽山洞,雖說比不上名山大川,但在這平原地帶也不失為一個好地方。
海北是黑龍江省著名的天主教區,海北天主教區歷史悠久,公元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法國神父 陸平來到海北傳教,建起三間草房做臨時教堂,當時海北僅有幾戶人家,到1906年,信教戶數己逾百,陸平神父開始籌建大教堂,名為“ 聖若瑟屯”,1909年具有歐式建築風格、可容納三千人的大教堂建成,從此海北得名“大天主堂”,並以此在國內外享有聖名。但可惜的是這座古建築在文革期間被拆毀。1980年,為落實宗教政策,鎮政府投資新建了一處264平方米,可容納800人的中型教堂,但後來,由於教徒的增加,原有的小教堂已不能滿足需要,海北鎮政府從進一步落實宗教政策,加大小城鎮旅遊開發的角度出發,通過招商引資,從 韓國引進280萬元資金,又新建了現在的大教堂。新建的 大教堂歷經兩年的建設,於2000年9月18日俊工,教堂建築造型基本上是恢復了老教堂的原貘,建築面積為2488平方米, 鐘樓最高點達46.4米,是目前海北最高建築物,也是黑龍江省規模最大的教堂。教堂造型獨特,裝修典雅,加之教堂內的雕像和 聖經壁畫,更增添了教堂的神秘感,為此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特別是一到每年的 聖誕節,都有來自周邊市縣數千名教徒來此參加活動,同時也會引來不少圍觀的民眾。海北天主教堂的落成,不但滿足了 宗教活動的需要,而且對擴大海北知名度,吸引外地客商到海北觀光旅遊,投資興業創造了條件。鄉鎮企業
海北亞麻廠於1970年建廠,座落在海北鎮東南,綏北公路東側。廠區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有廠庫房1954平方米,其中,廠房面積670平方米,庫房面積850平方米,辦公室面積313平方米,鍋爐房和發電室面積211平方米, 秤房39平方米;有180KW和50KW 變壓器各一台;2噸生產 鍋爐一台; 俄羅斯產剝麻機組一套;手輪25台; 拖麻機2台;打包機一台; 漚麻池12個;15噸地中衡一台。年可加工亞麻原莖3000噸,可產長纖維250噸,產值375萬元,二粗300噸,產值90萬元,總產值465萬元。海北軸承廠座落在海北鎮內,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廠區有圍牆300延長米。海北軸承廠始建於1970年,當時以哈爾濱軸承廠下放到海北的工程技術人員為骨幹組建了海北軸承廠。建廠當年就生產出馬車用配套軸承2萬套,後來,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生產設備的更新,從八十年代初開始生產七字頭機械用軸承,型號有7909、7815、7511、7310、7208,產品主要銷往建三江農場和南方一些省市,這時的年產量在10至15萬套。到九十年代企業實行經營機制改革後,將企業租賃給哈爾濱新大地公司經營,生產的產品為32008、32009、32010軸承,年產量25萬套,產品由新大地公司自銷。到99年由於新大地公司老闆身體欠佳,無力繼續經營,工廠停產至今。企業軸承生產設備齊全,從車加工、熱處理、磨加工、組裝、檢測可形成流水作業。該廠現有車床5台、磨床8台、沖床1台、壓力1台、液壓車3台、鑽床2台、電爐1台、取暖鍋爐1台、檢查儀19台,有廠房、鍋爐房和熱處理車間800平方米,還有可建築廠房的房基礎1200平方米。
相關條目
參考連結
http://www.hailun.gov.cn/haibei/haibei.asp?id=167
http://www.hailun.gov.cn/haibei/show.asp?id=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