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根

柳根

柳根是楊柳科植物垂柳的根及根須,具有利水、通淋、祛風、濕舉的功效,主治淋病、白濁、水腫、黃疸、風濕疼痛、黃水濕瘡、牙痛、燙傷。

基本信息

藥物名稱
柳根 (《分類本草》)

異名

柳須(《天寶本草》),水柳須(《中醫藥實驗研究》),紅龍鬚(《修訂增補天寶本草》),分水翁(《民間常用草藥彙編》),青龍鬚(《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楊柳科植物垂柳的根及根須。
植物形態詳柳枝條。

原形態

芽線形,先端急尖。葉狹披針形,長9-16cm,寬0.5-1.5cm,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鋸齒;葉柄長(3-)5-10mm,有短柔毛;托葉僅生在萌發枝上。花序先葉或與葉同時開放;雄花序長1.5-3cm,有短梗,軸有毛;雄蕊2,花葯紅黃色;苞片披針形,外面有毛;腺體2;雌花序長達2-5cm,有梗,基部有3-4小葉,軸有毛;子房橢圓形,無柄或近無柄,花柱短,柱頭2-4深裂;苞片披針形,外面有毛;腺體有1。蒴果長3-4月,花期3-4月,果期4-5月。

性狀

性狀鑑別 鬚根條眾多細長,呈不規則尾巴狀,多彎曲,有分枝,表面紫棕色至深褐色,較粗糙,有縱溝及根毛,外皮剝落後露出淺棕色內皮和木部。質脆,易折斷,斷纖維性。氣微,味澀。

採集

全年可采。

性味

苦,寒。
①《滇南本草》:味苦,寒。
②《滇南本草圖說》:味甘,寒,無毒。

功用主治

利水,通淋,祛風,除濕。
治淋病,白濁,水腫,黃疸,風濕疼痛,黃水濕瘡,牙痛,燙傷。
①《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濁。
②《滇南本草圖說》:治大腸下血。
③《綱目》:煎服,治黃疸,白濁;酒煮,熨諸痛腫,去風,止痛消腫。
④《草木便方》:祛風除濕,療熱痢,崩、帶,四肢拘攣,筋疼,湯火,牙痛。
⑤《分類草藥性》:治水腫。
⑥《中醫藥實驗研究》:治黃水濕瘡,痔瘡,淋濁莖中癢。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
外用:煎水熏或酒煮溫熨。

選方

①治黃水濕瘡:水柳須燒存性,研末,麻油調塗。
(《中醫藥實驗研宄》) ②治耳痛有膿不出,及癰已結聚:柳根細切,熟捶,封之,以帛掩,燥即易之。
(《斗門方》) ③治痔瘡:水柳須二、三兩。
水煎滾,加入皮硝三錢,再煎數滾,傾入罐或盆內;另用圓桶一隻,將罐放桶中,坐桶上,使藥氣熏入肛內,水冷為止,渣再煎,日熏二次。
(《中醫藥實驗研究》) ④治風火牙痛:水柳須五錢至七錢。
豬精肉二、三兩燉湯,以湯煎藥服。
(《中醫藥實驗研究》) ⑤治癭病:柳根三十斤。
以水一斛,煮得五斗,同米三斗釀之,酒成,先食服一升,日三。
(《姚僧坦集驗方》) ⑥治血崩:紅龍鬚五錢。
甜酒一杯煮服。
(《貴州中醫驗方秘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