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耶律倍
海上詩
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
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
作者簡介:
耶律倍作為統轄一方的君王,其政績並不突出,但他文武雙全,不但是統兵的戰將和軍事謀略家,更集藏書家、陰陽家家、醫學家、音樂家、文學家、翻譯家、漢學家和畫家等於一身,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儒學學者,在文化和藝術方面頗有成就,堪稱有遼一代第一位大藝術家。
據《宣和畫譜》記載,耶律倍在中原的畫作也被收藏於宋朝大內皇宮(今開封)的秘府中,共有十五幅:《雙騎圖》一幅、《獵騎圖》一幅、《雪騎圖》一幅、《番騎圖》六幅、《人騎圖》二幅、《千角鹿圖》(或稱《千鹿圖》)一幅、《吉首並驅騎圖》一幅、《射騎圖》(或稱《騎射圖》)一幅和《女真獵騎圖》一幅。耶律倍的傳世名作《射鹿圖》還有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和《番騎圖》藏於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據閻鳳語主編的《全遼金詩》統計:耶律倍曾有《樂田園》等詩集,均已散佚。現僅存《海上詩》一首。其子平王耶律隆先亦受其影響,博學能詩,有《閬苑集》行於當世。
《遼史·義宗倍傳》所載耶律倍原話:“孔子大聖,萬世所尊,宜先。”
《遼史·義宗倍傳》所載耶律倍原話:“今始得地而料民,民必不安。若乘破竹之勢,徑造忽汗城,克之必矣。”
賞析:
天顯元年(926年),遼太祖滅渤海國,建東丹國,他被封為東丹王。遼太宗即位,遭到疑忌,逃奔後唐,此詩作於其流亡途中。是首漢譯契丹文詩;是見於記載的遼代最早的五言詩。
其詩以物擬人,大山喻耶律倍自己,小山擬弟太宗耶律德光,僅寥寥幾筆,即勾勒出皇室內部鬥爭的殘酷場面。袁行霈在《中國文學史·遼代詩歌》中則指出:“山是契丹小字,其義為可汗,與漢字之山形同義異。”把契丹文與漢文融合在同一個比喻中,是一種特殊的雙重比興手法。由此可見,該詩是一首典型的中原文化與契丹文化相融合的詩作。全詩直接敘述事實,直抒胸臆,感情憤激,殊少蘊籍,天然渾成,只不過藝術上尚未純熟,也體現了身為草原遊牧民族的耶律倍直率而欠委婉的民族性格。清文學家、史學家趙翼在《二十四史札記·卷二七》中的《遼族多好文學》一文中則評價該詩說:“情詞淒婉,言短而意長,已深有合於風人之旨矣。”
相關詞條
-
海上詩派
海上詩派是孟浪、王寅、陳東東、劉漫流等在上海成立的現代詩歌流派。
名稱來源 詩派簡介 代表作品 代表詩人 -
孟浪[“海上詩派”代表詩人]
孟俊良(1961年~)筆名:孟浪。作家。祖籍浙江紹興,生於上海吳淞。現居波士頓及香港。20世紀80年代“海上詩派”代表人物。 1978年秋~1982年夏...
人物生平 代表作品 出版詩集 參與編著 -
《海上詩》
《海上詩》是遼代詩人耶律倍的作品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海上詩派代表詩人
海上詩派成立於1984年4月,成員有王寅、孟浪、劉漫流、陳東東、孫放、周澤雄(筆名天游)、張遠山等。
海上詩派 -
海上詩群
海上詩群是1984年誕生於上海,他們的作品傾向於發掘“無根”的紛亂城市對人所產生的壓力。
基本簡介 -
歸國雜詩·地中海上
《歸國雜詩·地中海上》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陳毅元帥在1921年11月寫下的詩作。該詩是《歸國雜詩》中的第一首詩。這首詩表...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作者簡介 -
《立木海上刻詩》
是唐代詩人李贊華所作詩詞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立木海上刻詩
作者唐李贊華詩詞正文小山壓大山,大山全無力。羞見故鄉人,從此投外國。注釋 ...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