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海上溢油就是石油在海上運輸或開採過程中的流失。隨著陸地資源的日趨匾乏和人類對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長,海洋石油工業和海上石油運輸業正蓬勃發展。目前,進入生產性海上石油鑽探的國家已達100多個,全世界每年油輪運輸量已超過20億噸,隨之造成的石油污染也日趨嚴重。據聯合國有關組織統計,每年由於人類活動而流入海洋的石油約1000萬噸,其中海上油井井噴事故和油輪事故造成的溢油高達220萬噸。
海上溢油的危害
雖然海洋對石油污染有自淨能力,但不是無限的。石油進入海洋後造成的污染對海洋環境和海洋生物資源的危害是相當嚴重的。通常,1升石油完全氧化需要消耗40萬升海水中溶解氧,因此,一起大規模溢油污染事故能引起大面積海域嚴重缺氧,使大量魚蝦、海鳥死亡,或使經濟魚、蝦、貝類產生油臭味,降低海產品的食用價值;浮油被海浪衝到海岸,沾污海灘,造成海灘荒蕪,破壞海產養殖和鹽田生產,污染、毀壞濱海旅遊區;若清理不及時,還易發生爆炸和火災,釀成更嚴重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這些都是海上溢油影響的直接後果。而其長期影響導致的潛在危害則更加嚴重:海上油膜會大大降低海水與大氣的氧氣交換,從而降低海洋生產力,破壞海洋的生態平衡;石油中的毒性芳香烴化合物極易進入水中並且停留很長時間,並在生物體中長期積累,最終必將危害人體健康;濫油沉降到海底後,會危及底棲生物和甲殼類動物的正常發育;而且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經微生物分解後,密度減小,會重新浮到海面。因此,一次大的溢油事故造成的影響會延續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
由此可見,對於海上溢油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決不能掉以輕心。要保護好海洋環境,除了加強海洋石油開發活動和海上運輸的管理,減少意外溢油事故的發生外,同時要加強對海上溢油的監測,提高對海上溢油事件的應急反應能力和溢油治理能力。
海上溢油的治理技術
發現海上溢油後,最常用的首要措施是用圍油欄將溢油限制在一定範圍內,以便再用各種辦法,諸如機械法、化學法、燃燒法等進行清除。
機械回收
近二十多年來,世界上已研製並銷售了幾百種溢油回收裝置,其中包括圍油欄和各種撇油器等。圍油欄除將溢油控制在一定區域內予以回收外,還用於保護海岸免遭溢油污染。溢油回收主要裝置是撇油器,其中有帶式、圓盤式和拖把式等。這些設備與裝置的使用受使用條件的限制,如只能在非開闊水域和港口、或海面比較平靜以及油層比較薄等情況下使用。國外現已研究出溢油回收作業船,如西德的V形雙體船Bottsand號(浮油收集能力為12o0m/h)和帶“清掃臂”的回收工作船“北海”號(浮油收集能力為1400m/h)等。這些船的溢油回收系統比較完善,還具有油水分離和儲油功能。但這些船往往遠離溢油現場,因此常常要花較長時間才能駛達溢油海區,使溢油得不到及時回收。美國從ExxomValde:號溢油事件得到的經驗是,在各地的常規作業船,如疏浚船上,裝配溢油回收裝置,把它們當作溢油回收船使用。這些船的特點是有足夠的空間存儲回收的溢油。溢油發生後,它們可馬上被調用,對溢油迅速進行處理。英國貿工部WarrenSPring實驗室還研製了一種稱為“彈簧掃帚”的溢油回收裝第1期海上溢油與治理置,可與船隻配合使用,能在中等海況下回收溢油。
化學法
使用散油劑是目前處理海上溢油的主要手段之一。散油劑能使溢油分散成很小的微粒,微粒隨海流和潮汐在海洋中散開,並通過微生物的作用儘快分解消失。許多國家的經驗證明,如能在溢油發生後迅速使用化學劑,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因此一
旦發現溢油,應立即起飛飛機,到現場噴撤化學散油劑。另一種化學方法是使用凝固劑。它能使海面濫油變成凝膠,然後再予以回收,這種方法對回收易燃有毒的溢油十分有效。使用化學方法具有操作簡單、方便、經濟實用等優點。只要合理選用,作業方法適當,可得到較好的消油效果。但應有嚴格的使用規定,以減輕給海洋環境帶來的二次污染。因此,各國都在研究低毒性散油劑,制定毒性標準,研究科學的使用方法,以達到既清理了溢油,又不污染環境的目的。
生物學法
海洋中的某些微生物具有較強的氧化和分解能力,因此在溢油海區撒播營養物質,使微生物大量繁殖,從而促進溢油的氧化和分解,達到清除溢油的目的。經驗證明,有些微生物能氧化分解75%的原油。有些酵母菌株是靠吃油而繁殖的,因此也具有清除溢油的能力。
現場燃燒法
井噴或船泊事故等造成大面積溢油污染時,採用燃燒處理,可清除大部分溢油。但使用這種方法二要及時,二是油膜至少要3mm厚。現已研製成多種點燃系統,其中美國研製的一種系統在直升機上用雷擊設備對準溢油海麵點火。使用這種系統不但清油效率高,而且也比較安全,此外加拿大研製的二氧化碳雷射系統也具有快速安全清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