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歷史
浰源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山川秀麗。據史料記載490多年前,浰頭(浰源)於明正德元年(公元1505年)就爆發了浰頭池仲容農民起義,義軍劫富濟貧,威振朝野,於正德十二年(公元1518年)春,池仲容義軍被官府鎮壓失敗後,王守仁奏請朝廷始設和平縣治。浰源頗具地理和交通優勢,北瀕臨105國道旁武當山風景區只有8公里,南距本縣最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熱水漂流”不過18公里,東至和平縣城40公里。廣東省七大經濟之一的省道公路——S339線穿鎮而過,惠及5個行政村,交通十分方便。能源充足,全鎮有8座水力發電站(其中5座是股份制企業),裝機容量達1300千瓦。通信網路已覆蓋全鎮,程控電話裝機容量達2000多門。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浰源中學、浰源中心國小被縣評為一級學校;有線電視已進入千家萬戶,文化生活更是豐富多彩。
名勝古蹟
浰源四面群山環抱,峰巒疊嶂,東起五花毓秀,南面雙嶂瞭望,西臨風吹蝴蝶,北連勝景小武當。鎮內最高的山峰數九連山主峰“風吹蝴蝶”,海拔1272米,山高林密,鬱鬱蔥蔥,峰巒起伏,怪山奇石,千姿百態,數不勝數。和平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浰源水口九公廟(明代建築物),更是車來人往,川流不息,香菸溟溟不斷。和平縣八境之一——李田仙岩溶洞,洞中有河,洞中藏洞,深不可測,洞中自然造物更為神奇異彩,栩栩如生,沿洞盡游,令人心曠神怡。
自然資源
浰源不僅山川秀麗,景色迷人,而且自然
資源也豐富多彩,滿山遍野綠樹成蔭,果樹成行,花果飄香。全鎮種植水果面積10838畝,(其中柰李5152畝),已基本形成“一鄉一品”的格局,鎮政府與勤發綜合場股份合作,投資25萬元創辦了浰江涼果廠,並試產成功,已形成多種產品的系列化、規範化雛型,2002年中秋節已將六個產品投入市場,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好評,前景廣闊。本鎮還有野生香菇、木耳、靈芝草、硯仔塘茶葉、高山油(茶油)、蜂蜜、竹筍、反季節蔬菜等土特產。地下礦藏也十分豐富,有天然水晶石、鉀礦石、石英石、稀土、瑩礦等,通過鎮委、鎮政府積極“招商引資,借外發展”戰略,2003年引進二個外商投資100多萬,分別在塘尾、新街開採、加工石英石,年產量達3000多噸。除此之外,還有取之不盡的李田天然石灰石。這些寶貴的自然資源,有的已經得到開發利用,並發揮了一定的經濟效益,為浰源人民提供了無窮無盡的物質財富,有的還沉睡在大山中,有待人們去覺醒。浰源人民勤勞善良,熱情好客,特別是社會治安穩定,占粵、贛毗鄰三角地帶優勢之利,憑全鎮上下政通之人和,浰源已揚帆遠程,以嶄新的姿態昂首闊步邁進挑戰的二十一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