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1991年的陽春三月,當人們還沉浸在我們民族共同節日一春節的歡樂
祥和氣氛里,僻靜的風景如畫的山間盆地青田阜山鄉,突又喜上添喜,山鄉沸騰了起來:張學良將軍為慶賀阜山中學成立65周年的題詞“培育英才”,由居住台灣的本鄉鄉賢、阜中創辦人陳瑛親侄陳貫洲先生專程送歸,向人們報喜來了!喜訊傳開,人們紛紛前來瞻仰張將軍富有深意的真跡墨寶,對這位“九一老人”的崇敬和阜山獲此殊榮的特有情感交織在一起,歡呼雀躍,互相道喜,興奮不已。“培育英才”!四個大字衍化成響亮的豪語,迴蕩在高山叢嶺的上空,一定會越出了青田、浙南,遠播中華大地,乃至海外。
年過九旬高齡、威名中外的張將軍何以對這所山鄉中學情有獨鍾?這是因為從學校誕生到今天的存在、發展,別有獨特之外,更由於張將軍四字墨跡集中表達了阜中在海外境外眾多學子的共同心聲、深情寄託及真誠厚愛。
歷史沿革
說阜山中學的獨特性,首先在於她創建的獨特。該校創始人、阜山早年留學奧地利學子陳瑛,曾是張學良將軍的知己舊交、德語家庭教師。他在東三省陸軍測量局局長任內,積勞成疾,告假返鄉,養病閒賦,不交權貴,不汲榮利,“然於學問則恆患不足”,不僅聚中外書籍汗牛充棟,更憂鄉人無學無才之患,乃效法張將軍辦學,倡導教育,於1928年首捐一萬銀元,並以其威望聚鄉鄰三十餘人之財力,創立了阜山鄉村師範學校,後改名阜山中學,被舉為首任校長。當時的浙南,只有地專級寥寥幾所中學和師範,縣級幾乎沒有正規中等學校,貧瘠窮困的青田更不例外。但阜山這個山鄉卻大大例外了,兀然辦起了中學,開了青田辦中學的先河,開了浙南民間辦中等學校的先河,浙南溫、麗兩地學子紛紛前來就學。
阜中創辦時,即聘任了一批富有教學經驗,聲譽卓著的各科教師;教材全是普師標準本;教學設施頗為齊全,有相當數量的圖書、儀器,又置有籃、排、網球場和田徑場,運動器具也較齊全。學生參加溫州地區運動會,獲取籃球賽等多項冠軍。學校特設阜山國小為實習基地。以愛國主義為政治教育的中心,“九·一八”事變後師生走向民眾,廣泛宣傳抗日,學校辦得像模像樣,獲“朝野”好評。但辦每一件事都要有經濟條件、資金保障。阜中當時辦學經費不是來自官方,也不是靠對貧窮山民的攤派。主要來自闖蕩海外的阜山遊子。
1937年日寇全面侵華前後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經濟大蕭條,華僑經商跌入維谷,阜中也遭其難,教師連工資也難以支付,面臨關閉危險。“七七”事變前夕,校董事們和陳瑛校長的基本決策是以募捐解難,他們聯名寫信給青田籍國民黨軍界要人陳誠,得到他“列名”出面募捐的許可。不久,全面抗戰爆發,溫州、麗水先後淪陷,省、縣部分機關和大批避難百姓湧入阜山,臨時人口包括入學者陡增,由原來6個班擴展到11個班,附小學生增加一倍,校舍不足,經費奇缺,真乃雪上加霜,這樣募捐更需連續展開。祖國危亡,家鄉蒙難,阜中厄運,揪住了自身維艱的阜山、青田海外赤子的心,他們發憤行動了起來。最典型的是本籍旅居巴西僑領、南美洲華僑抗日聯合會會長周繼文,他以其強勞動、低收入所得,傾囊捐資達五萬銀元,巨捐救助阜中,新校舍很快動工興建,其它困難得到基本解決。接著陳醉仙等僑胞也給了贊助。阜中就添置了《萬有文庫》等大批圖書、儀器,一批名教師充實了進來……在敵人瘋狂侵略、大片國土慘遭野蠻蹂躪的黑暗中,阜山中學“草木葳蕤,銀桂飄香”,欣欣向榮,成了一大奇蹟。
抗戰結束,避難人員離去,又因青田先後辦起簡師和石門中學,生源銳減。加上國共和談破裂,內戰又起,學校瀕臨新危機,被迫於1948年初遷到縣城,1950年併入新辦不久的青田中學。以後三十多個多事之秋,阜中經歷了恢復、易名、降格、又撤併的一系列磨難、挫折。直到1987年初,順應眾心所望,青田縣政協不少委員強烈呼籲重建阜中,最終於年底予以批准,建立了以陳竹崗為董事長的40餘人董事會。重建阜山中學的喜訊迅速傳開,傳到了海外,八九十年代的海內外阜山人、青田人,尤其是散居各大洲的阜中校友,弘揚先輩傳統,成為新時期阜山中學重建和新發展的一大支柱。
法國《歐洲時報》和台北市《青田會刊》等刊登復校訊息和募捐倡議,為之宣傳動員;古巴的華人協會直接發動募捐,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巴西等國校友建立了“重建阜中籌資小組”;1990年6月,20餘名阜中校友、青田鄉友又在馬德里聚首,建立了“歐洲阜中籌資小組”,決定集資6萬美元建造高中綜合樓。復校當年,旅居巴西的瑞安籍愛國華僑潘方祟先生為酬夫人吳朝英(阜中校友)遺願,首捐一萬美元。接著,歐美僑胞、港澳台同胞相繼解囊,不論是年過古稀的陳彬、胡錫珍、孫明權、陳玉華等老一輩僑領僑胞,還是年富力強的陳迪光,周迪賢、陳漁光、周一平、王澤厚、邱利華等在任僑領、能人,都紛紛出謀策劃,鼎力資助,帶頭籌款,復校頭三年即達44餘萬元人民幣,至1995年共收到11個國家和地區160多人次(含單位)捐資款20餘萬美元。
就這樣,新生的阜山中學得以茁壯成長。學校設計了總體規劃,得到了實施,校園總面積從18畝擴大到28畝,兩幢四層嶄新的教學大樓先後落成,高中綜合樓建築面積達2475平方米,內有教室、實驗室、儀器室、圖書閱覽室和教師辦公室、休息室計44間,基本滿足了學校發展所需。儀器設備及圖書資料也有一定增添。新阜中作為璀璨明珠,又在浙南鄉村中學群中閃光了。
阜山中學的命運是奇特的,她與僑胞幾乎無法分開。僑胞寄情於“培育英才”的立國之本,在近七旬的歲月中,在風風雨雨之中,把阜中這顆明珠托起,使之光輝閃耀。在青田和浙南各類學校星羅棋布,教育事業蒸蒸日上的新局面下,她一定會更加璀璨。她在地方辦學史、教育發展史上有著獨特的影響。
發表於1996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