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海桐皮《天目山藥用植物志》,木滿天星《廣西本草選編》,鼓釘柴《福建藥物志》
入藥部位
樹皮。
性味
味辛、微苦,性平。
歸經
入肝、脾經。
功效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利小便。
主治
風寒濕痹,腰膝疼痛,跌打損傷,腹痛腹瀉,小便不利,齒痛,濕疹,疥癬。
相關配伍
1、治風濕痹痛,腰膝疼痛,①浙桐皮、牛膝、五加皮、羌活各9g。水煎或浸酒服。②浙桐皮、五加皮、鑽地風各9-15g,水煎服。(《浙江藥用植物志》)
2、治婦人產後關節風痛,樗葉花椒樹皮9-15g,配五加皮(五加科細柱五加)、鑽地風等同用。(《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外用:適量,搗敷;研末調敷或點水洗。
藥理作用
1、鎮靜、鎮痛作用。
2、解痙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使用注意
孕婦忌服。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剝取樹皮,曬乾。
鑑別
藥材性狀:1、樗葉花椒,呈片狀或板片狀。兩邊略彎曲,厚0.5-3mm。外表面灰色或淡棕色,具縱裂紋及少數皮孔,並有分布較密的釘刺;釘刺大多呈乳突狀,少數縱扁或橫扁,高1-1.5cm,頂端銳尖,基部略圓,直徑0.8-2cm,頂端的銳刺在加工時多已折斷。內表面黃白色或黃棕色,光滑,在釘刺相對的皮內有卵狀凹痕。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不整齊。氣微,味微澀。
2、朵椒,皮厚1.5-2mm,外表面灰褐色,釘刺為乳突起或縱扁,高0.4-1.2cm,基部直徑0.7-2cm,亦可見兩個釘刺合生。
形態特徵
1、樗葉花椒,落葉喬木,高稀達15m,胸徑30cm;莖幹有鼓釘狀、基部寬達3cm,長2-5mm的銳刺,當年生枝的髓部甚大,常空心,花序軸及小枝頂部常散生短直刺,各部無毛。葉有小葉11-27片或稍多;小葉整齊對生,狹長披針形或位於葉軸基部的近卵形,長7-18cm,寬2-6cm,頂部漸狹長尖,基部圓,對稱或一側稍偏斜,葉緣有明顯裂齒,油點多,肉眼可見,葉背灰綠色或有灰白色粉霜,中脈在葉面凹陷,側脈每邊11-16條。花序頂生,多花,幾無花梗;萼片及花瓣均5片;花瓣淡黃白色,長約2.5mm;雄花的雄蕊5枚;退化雌蕊極短,2-3淺裂;雌花有心皮3個,稀4個,果梗長1-3mm;分果瓣淡紅褐色,乾後淡灰或棕灰色,頂端無芒尖,徑約4.5mm,油點多,乾後凹陷;種子徑約4mm,花期8-9月,果期10-12月。
2、朵椒,別名樹椒《天目山藥用植物志》。本種與樗葉花椒的區別為當年生枝髓部細小。小葉7-9片,厚紙質,卵圓形或長圓形,長4-llcm,寬3-6cm,先端短急尖,基部圓形,邊緣有粗大腺點,背面密被長絨毛。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長環境
1、樗葉花椒,生於海拔800m左右的密林中或路旁濕潤處。
2、朵椒,生於海拔400m左右的低山坡及濕潤山谷。
相關論述
1、《千金·食治》:“主中毒,腹痛,止齒疼。”
2、《本草拾遺》:“殺牙齒蟲,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