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古鎮展新姿
新中國建立後,古鎮舊貌煥新顏,今年3月,葛沽鎮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特色之鄉”。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葛沽鎮黨委、鎮政府帶領全鎮人民銳意改革,開拓創新,鎮域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
從1998年開始,津南區著手實施以工業園區、高標準農田、中心村建設為主要內容的“三個一”經濟發展戰略。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親自掛帥,採取一系列措施,積極推進“三個一”經濟發展戰略。經過堅持不懈的摸索實踐,這一被市領導肯定的津南模式日臻完善,成為發展津南經濟、擴大勞動力就業、增加民眾收入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各項事業的跨越式發展。葛沽鎮作為津南區“老三鎮”之一,積極搶抓發展機遇,充分挖掘自身優勢,奮力實施園區建設與發展老企業並重的基本戰略,採取機制創新、政策傾斜、資金扶持、服務引導等措施,集中力量狠抓園區建設,不遺餘力打造重點企業,鎮域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
葛沽鎮位於市區東南部的海河下游南岸,是濱海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處本市工業東移戰略中的海河下游工業區內。全鎮總面積44.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535人,轄25個村和6個居委會,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
特點
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工業強鎮。企業數量多、經營規模大、經濟效益好、科技含量高是其工業發展的真實寫照。全鎮共有各類企業229家。在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31家企業中,千萬元以上的16家,超億元企業4家。“啟明”、“甘泉”、“鳳鳴”、“津鷗”四大工業產品商標被市工商局認定為天津市著名商標。全鎮支柱產業有:冶金、機械製造、服裝、餐具、化工設備五大類。目前年產生鐵100萬噸,服裝360萬套(件),餐具1700萬打、化肥10萬噸。其中服裝、餐具產品全部出口歐美市場。全鎮現有2個工業園區,15家企業坐落其中。鎮級冶金工業園區2003年上半年向國家納稅4700余萬元。輕工業園區上半年納稅1100萬元。2003年上半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3億元,同比增長2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2466元;財政收入7745萬元,同比增長109%;農民人均收入3300元,同比增長14%。
這是一個物產豐富的農業大鎮。著名的“葛沽青蘿蔔”和特早熟葡萄“津南早紅”早已蜚聲大江南北。近年來,全鎮興建了高標準節水示範田,建成了葡萄種植基地,發展水產養殖4000畝,蔬菜年上市量保持在2800噸,成為塘沽、大港等地重要的農產品供應基地。
這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商業重鎮。以市場為載體的服務業日益發達。葛沽隆海綜合市場集蔬菜、果品、水產品批發零售於一體,交易活躍,流通繁忙,日交易額達200萬元以上,連續多年躋身全市商貿流通企業20強之列。
這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教育名鎮。據史料記載,津南大地辦學最早的當屬葛沽“津東書院”,成立於清同治十二年(1874年),1947年開始創辦公立“津東中學”(葛沽第一中學前身)。50多年來,葛沽地區為國家培養了數不勝數的優秀人才,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力量。尤其是近幾年來,該鎮自己培養的一批企業家為全鎮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這裡又是一個底蘊深厚的文化古鎮。歷史上曾是北方有名的漕運集散地和水陸交通樞紐,隨漕運而衍生的民俗文化至今仍聞名海內外。“水流三帶”、“九橋十八廟”的美景,曾被乾隆皇帝稱之為“小江南”。每年正月十六的民俗廟會吸引了大批遊人前來觀光。2003年3月,葛沽鎮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特色之鄉”。
葛沽鎮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已經率先駛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在黨的十六大和市委八屆四次全會、區委八屆三次會議精神指引下,未來的葛沽鎮經濟將會更加繁榮,人民生活將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