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廟

十八廟

十八廟指的是天津葛沽鎮的十八座廟宇。據現存的道光年間的《津門保甲圖說》記載,十八廟分別是灶離廟、東白衣庵、玉皇廟、關帝廟、太虛宮、三官廟、長壽寺、文昌廟、地藏庵、西白衣庵、娘娘廟、海神廟、財神廟、馬神廟、東土地廟、西土地廟、藥王廟、慈雲閣。亦有十八廟也是明末清初葛沽當地“曠古一書法家”李振鰲先生詩詞手法中的虛數,為詩句中押韻使用,實際為三十三座廟的說法。總之,十八廟為泥塑、銅像、木雕、彩繪、壁畫,彩繡及其他藝術品之博物館,無不凝聚著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探究

十八廟 十八廟

研究村鎮歷史要注意廟。葛沽歷史上曾有九橋十八廟之勝,有兩座廟曾受清聖祖康熙皇帝御賜額聯。這個長3里、寬2里的小鎮,建有眾多庵觀寺廟。究其原因,與葛沽的歷史、地理條件有關。

歷史

文化

葛沽先民出之灶戶和船戶,灶戶壘灶熬鹽,煮海為業,衣食都仰仗火,所以他們修建灶離廟。離,就是《易經》上說的火,灶離也就是灶火,以熬鹽為生的灶戶都祭把火神,葛沽最早的廟就是灶離廟,當地船戶受灶戶的影響,也供奉自己崇拜的偶像——護海娘娘,他們就修了娘娘廟。娘娘廟裡有12尊娘娘,其中的天妃娘娘,與天津“天后宮”、江浙、福建沿海一帶“媽祖廟”中供奉的娘娘都是那位廣為人知的林默,船戶、漁民敬奉她的目的是祈求在海上能得到護佑。

十八廟 十八廟

隨著漕運的興盛,明朝時葛沽流動性的行旅商賈日益增多,各地的移民也蜂擁而至,到此落腳謀生。鹽戶、漁戶、船戶,種田、經商、求官過往定居者在此五方雜處。隨著人口日多,商貿雲集鎮內,市肆縱橫,街景殷繁,南來北往之人相安共居。外來的巨商富賈,及本鎮的船戶、漁民,根據自己的信仰和意願,先後在3里長街上建起16座外觀、布局、建築風格各異的寺、廟、庵、閣、宮,使這裡佛教、道教、儒家,三教九流和睦為鄰。

據現存的“大清道光年間保甲圖說”記載,十八廟分別是灶離廟、東白衣庵、玉皇廟、關帝廟、太虛宮、三官廟、長壽寺、文昌廟、地藏庵、西白衣庵、娘娘廟、海神廟、財神廟、馬神廟、東土地廟、西土地廟、藥王廟、慈雲閣。眾多寺廟庵閣開廟門的日子各有不同:灶離廟四月十六,東、西白衣庵、海神廟都是二月十九,王皇廟正月初九,長壽寺四月初八,文昌廟九月十八,地藏庵七月三十,財神廟九月十六,馬神廟六月二十六,東、西土地廟二月二,娘娘廟正月十六。

18座廟簡直就是18個博物館,泥塑、銅像、木雕、彩繪、壁畫,以及供桌上的藝術品,懸垂布幔上的彩繡等等,無不凝聚著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我國的一些名山勝地的寺廟都是供奉仙佛,為神而建,葛沽的廟雖也有仙有佛,但也有為人而建,尊人為神建廟以祀。人們把漁家女兒林默奉為神明,不惜破費血汗錢,為她建廟,為她製造車輦,讓她體面地巡視人間,庇護自己。葛沽的廟大多是一個院、一個殿,神像有獨尊的,也有幾尊並列的,或坐、或立,神態各異,完全是明代建築風格。

據重修天津府志載:葛沽的廟建於明朝,修於清朝。最大的廟為娘娘廟,占地6畝多,綠樹紅牆,殿閣巍巍。院內分前後殿,前殿燭影輝煌、香菸繚繞,後殿大門常年關閉,門前還有個大廣場,廣場上立著兩很大紅旗桿。明朝地方志稱“國朝四廟為四鼎”,東鼎葛沽娘娘廟,西鼎天津天后宮,而四廟之中唯有葛沽娘娘廟是“全供剎”,別地只供一尊,而葛沽所供各尊齊全,有12尊娘娘之多。中間就坐的是窘霞元君的三個化身:碧宵、雲宵、穹宵。左右陪坐的是眼光娘娘、子孫娘娘,東西兩邊還有7位站立的娘娘,東邊靠近主座的是天明娘琅,依次是泰山娘娘、天妃娘娘、火靈娘娘;西邊靠主座的是龜靈娘娘,依次是豆疹娘娘、送歲娘娘,正是先有了這個娘娘廟,也便產生了對娘娘的祀慶典——“跑輦”,至今每年春節期間,這裡仍保留著“跑輦”的風俗。

葛沽最高的廟要數慈雲閣,建在海河邊,大約有五層樓高,是人們重陽節登高的好去處。閣內上下分別有如來佛祖和觀音菩薩像,接受善男信女的焚香膜拜。閣的門前的一對石獅蹲在台上,一隻頭朝左,一隻頭朝右,左為鎮洪水泛濫,右為鎮火災肆虐,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提起這兩個石獅,葛沽鎮至今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前不久人們從海河中打撈出一隻石獅存放在文化館中。

明清兩代,繚繞的香菸和陣陣鍾馨聲曾占領過葛沽鎮的晨晨暮暮,每逢各廟開廟門的日子或廟會期間,十里八鄉的百姓都前來進香逛廟會。鎮內的3條主要街道上,從早到晚車水馬龍,遊人如織,摩肩接踵。廟內香火鼎盛,商賈祈福求財,百姓禳病求嗣。廟外商店林立,旗幌招搖,道旁攤點鱗次櫛比,可以稱得上為葛沽的“清明上河圖”。

歷經幾百年的滄桑變遷,現在絕大數的寺廟拆毀,有的改為學校、文化館,有的成為浴池、副食店,有的蕩然無存,也有的僅剩遺址了。目前只有一座磚牆斑駁破舊的文昌廟,在一棵古槐樹下殘存著,可惜的是它早已被葛沽第一國小當作倉庫。

保護

現在來葛沽參觀,雖然不能飽覽昔日十八廟之盛容,但如有幸看到一年一度的輦會,也能想像得到當年漕運文化的繁榮。

葛沽藥王廟初步考證為明代所建,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歷經清康熙、乾隆、道光、光緒以及中華民國等朝代的多次修繕,是葛沽鎮原十八廟中僅存的一座20世紀90年代初,該廟瀕臨倒塌,廟中神像也早已不復存在。因此,於1999年5月5日動工在原址重建,同年8月8日竣工。

新藥王廟完全按照原貌重建。由於原廟中藥王塑像已無從考究 ,故新塑中國歷史上7位神醫:炎帝神農氏、孫思邈、扁鵲、張仲景、邳桐、李時珍、華佗之塑像,以寄託後人對歷史上醫藥、醫療事業有重大貢獻的先驅們的崇敬、懷念之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