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背景
1945午8月日本宣布投降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為獨占抗戰勝利果實和準備發動內戰,調集軍隊沿津浦(天津一浦口)、平漢(今北京一漢口)等鐵路線北進,搶占大城市和控制交通要道。在津浦線方向,國民黨軍第12軍、騎兵第2軍在鄒縣、充州、大汶口、泰安等地日偽軍接應下,於lO月11日進入濟南。I-J時,由偽軍吳化文部改編的國民黨軍第5路軍進至滕縣、兗州、泰安,第97軍進至臨城(今薛城),第5l、第77軍及由偽軍郝鵬舉部改編的第6路軍占領韓莊至台兒莊一線。新四軍軍長陳毅奉中共中央軍委命令,以新四軍北移山東的部隊和八路軍山東軍區部隊一部組成津浦前線野戰軍(轄第2縱隊和第7、第8師,後增加第1縱隊),在津浦鐵路徐州至濟南段進行阻擊,控制該段鐵路,阻擊國民黨軍北進。
新四軍應對部署
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陳毅奉命組織津浦前線指揮部,乘敵尚未到達之際,指揮北調山東的新四軍部隊和山東軍區部隊,首先肅清徐州至兗州間的日偽軍,爾後運用糾纏扭打的戰法,阻擊由徐州北進的國民黨軍。同時,動員組織民兵民眾破路。其部署是:首先以山東第8師及魯南軍區部隊攻殲鄒縣、臨城之國民黨軍,以魯中軍區警備第3旅、魯南、魯中地方武裝等部隊攻殲兗州、泰安之國民黨軍,切斷鐵路,開闢戰場;待新四軍主力到達山東後,再集中力量打擊由徐州北進之國民黨軍,以新四軍第4師的第9旅、第2師的第4、第5旅,編成第2縱隊,由羅炳輝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先行入魯,與魯南八路軍第8師等武裝組成野戰兵團,對國民黨軍展開攻勢。
戰役經過
戰役於10月18日開始。第8師及山東軍區所屬魯南軍區部隊攻占鄒縣。大汶口,殲國民黨軍第5路軍及日軍各一部。l1月3口,第5路軍主力由滕縣北犯,第2縱隊和第8師在界河進行伏擊,殲其第1軍3個師,並控制了鄒縣至滕縣鐵路。25日後,第2縱隊和第7師向臨城國民黨守軍發起攻擊,攻克外圍據點,殲滅其第97軍一部,破壞了臨城至朦縣、臨城至棗莊、臨城至徐州3段鐵路。12月12~16日,第8師攻克朦縣城,全殲國民黨軍第19集團軍暫編第1旅和山東省保全第2師。在戰鬥中,第8師師長兼政治委員王麓水犧牲。1946年1月初,國民黨軍為在國共雙方談判達成的停戰令生效前搶占要點,以第51、第59、第77軍及第6路軍從徐州分3路北犯魯南解放區。津浦前線野戰軍(1月7日改稱山東野戰軍)沿運河一線組織反擊。第1縱隊圍攻寧陽、兗州日偽軍,第2縱隊和第7、第8師在華中野戰軍第6縱隊配合下圍攻韓莊、棗莊、賈汪等地國民黨守軍。在政治攻勢和軍事壓力下,郝鵬舉率部起義,其餘國民黨軍撤回運河以南。1月13日停戰令生效,戰役結束。此役,共殲國民黨軍2.8萬餘人,控制津浦鐵路200餘公里,遲滯了國民黨軍北進。
此役的作戰結果和意義
此役(亦稱津浦路徐(州)濟(南)段戰役)共殲國民黨軍和偽軍2萬餘人,受降日軍近4000千人,控制了津浦鐵路徐州、濟南段沿線130餘公里,臨城、棗莊鐵路30餘公里,解放了魯南津浦線和臨棗線廣大地區,挫敗了國民黨軍北進打通津浦路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