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洛可可為法語 rococo 的音譯,此詞源於法語 ro- caille(貝殼工藝)。是指17世紀後期~18世紀中期的歐洲、主要是法國音樂作品中的一種趣味、一種風格。它並未形成一個流派,更談不上在音樂史上有個洛可可時期。17世紀後期,法國的建築藝術和裝飾藝術產生了一種線條繁複、裝飾富麗、精緻典雅的風格,人們以“洛可可”稱之。洛可可風格也在17、18世紀的法國音樂作品中發生影響,但遠不如在造型藝術上那樣顯著。法國作曲家F.庫普蘭所作、深受國王路易十四欣賞的許多室內樂和哈普西科德曲,多玲瓏纖巧,裝飾華麗,與當時的建築式樣、室內修飾以至於家具構成等各方面在風格上頗有共同之處,這些作品常被認為是洛可可風格在音樂上的早期反映。法國作曲家 L.-C.達坎所作的許多哈普西科德曲也多帶著洛可可色彩,特別是命名為《杜鵑》的更為典型。法國作曲家 J.-P.拉莫所作的許多芭蕾舞曲,以和聲手法新穎著稱,在風格上也屬於洛可可一類。
洛可可風格迅速地由法國流傳至歐洲各國。在德國,G.F.亨德爾和巴赫等一代人的某些作品中,也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如亨德爾的《彌賽亞》中一些裝飾富麗的復調寫法,J.S.巴赫的《布蘭登堡協奏曲》中某些變化多端的片段甚至在J.海頓和W.A.莫扎特的一些逗人喜愛的輕鬆小品中,有時也還存在著洛可可的餘音。
義大利作曲家D.斯卡拉蒂留下的 600多首哈普西科德曲都非常精緻,裝飾富麗,是具有明顯的洛可可風格的作品。這種風格延續至18世紀路易十五時代達到高潮,18世紀後期逐漸消亡。
配圖
所屬分類
音樂外國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