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道教音樂

泰山道教音樂

泰山道教音樂是一種山東省的傳統宗教音樂。道教進行齋醮儀式(即做道場)時,為神仙祝誕、祈求上天賜福以及超度亡靈等諸法事活動中使用的音樂。泰山道教伴隨著泰山獨特的神文化現象發展起來,泰山神無與倫比的地位成就了泰山道教文化的鼎盛,泰山道教文化的鼎盛孕育了泰山道教音樂的繁榮。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泰山道教音樂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山東省泰安市

遺產級別: 省

音樂簡介

泰山碧霞元君出巡圖 泰山碧霞元君出巡圖

道教音樂是道教儀式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它具有烘托、渲染宗教氣氛,增強信仰者對神仙世界的嚮往和對神靈的崇敬。通過音樂的烘托、渲染,道教的齋醮儀式更顯莊嚴、肅穆、神聖和神秘;在聲樂中各種神仙意境得以和諧生動地再現,把人的情感帶入到神秘的神仙世界。

音樂歷史

泰山雅樂 泰山雅樂

泰山道教音樂歷史悠久,是泰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始於北魏,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它自誕生之日起便融入博大精深的泰山文化之中。歷代帝王對泰山道教音樂更是推崇備至。秦始皇、漢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聖祖、清高宗都在泰山舉行封禪祭祀活動,封禪大典中泰山道教音樂便也成為了重要內容。經過歷代道長不斷傳承與完善,成為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音樂文化的寶貴遺產。

傳承人物

泰山道教音樂 泰山道教音樂

霍懷虛是山東平原縣人,泰山碧霞祠1985年歸還道教管理後,隨從全真龍門金山派第21代宗師張常明先師,作為第一批專職宗教管理人員之一接管泰山碧霞祠。憑著他對音樂藝術的真摯熱愛,在20多年的道教修行中,逐漸對泰山道教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所唱經韻多是字疏、腔長、旋律細膩、古樸典雅、深沉、委婉、虛字襯腔多。泰山道教音樂曲目十分豐富,留下了大量的道教音樂和經典作品,特別是著名的泰山道教音樂“尺工譜”,沒有被破譯,成為許多專家學者探尋的奧秘和研究的課題,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在思想上它崇尚美好、善良、高尚的價值取向,在藝術上它提倡純樸、自然、潔淨、典雅的藝術品位,它旋律優美、內涵豐富,極高藝術魅力,在廟堂與民間有廣泛影響。

音樂發展

仙樂 仙樂

自秦代開始泰山就有了方士、道家,經兩晉南北朝的蛻變換新,到隋唐得到長足的發展。唐宋以後,碧霞元君受到了民眾廣泛的尊崇,泰山在人們心中的形象更加神聖。泰山道教音樂尚保留古代版本由岱廟及碧霞祠歷代住持流傳下來,由泰安市博物館收藏。

音樂現狀

泰山道樂曲目十分豐富,各種曲名豐富多彩,尚保存有一百多首曲目,已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概述圖片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