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環境
泰山山地是山東丘陵中最高大的中山山地,地層為華北地台典型基底和蓋層結構區,南部上升幅度大,蓋層被風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雜岩,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層,其絕對年齡25億年左右,是我國最古老的地層之一。北部上升幅度小,蓋層保存著典型的華北地台上發育的古生代地層。
氣候垂直變化明顯。山下1月均溫-3℃,山頂為-9℃,山下7月均溫26℃,山頂為18℃;年降水量隨高度而增加,山頂年降水量1132毫米,山下只有722.6毫米。山下四季分明,山頂三季如春,冬如玉,即冬有霧凇晶瑩如玉,為重要景觀之一。泰山水系以岱頂為分水嶺,北坡河流直入黃河,東、西、南坡河流江入大汶河,經東平湖再入黃河。
科學價值
泰山北側張夏——崮山地區的寒武紀地層是我國北方寒武地層標準剖面,包括下、中、上寒武紀七個地層單位,是我國的地層和古生物研究歷史最長、最詳細的地層剖面之一,在我國地質學史上占重要地位,是古生物的許多種屬的命名地或模式標本原產地。也是大專校的科研、實習的重要基地。
構成泰山地層基底的“泰山雜岩”是我國古老的地層之一,是我國東部變質岩系一個重要研究地段。其變質岩石學、地層學研究的深入,將對我國東部早元古代地質構造、岩漿活動、板塊構造等特點都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科學價值。從生態學角度看,生活在海拔300~800米溪潭中的已瀕臨滅絕的泰山獨有的赤鱗魚的保護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泰山已發現高等植物1136種,植被覆蓋率為78%,常綠喬木有銀杏、油松、赤松、華山松、黑松、麻櫟、栓皮櫟、側柏、花楸、白檀、刺槐、梓樹等。泰山100年樹齡以上的古樹名木有34個樹種,共有1萬多株。如:“唐槐”、“漢柏”、“六朝松”等滲透著一二千年歷史文化的內涵,成為生命的文物,是珍貴的遺產。泰山藥用植物資源豐富,有448種,其中以何首烏、黃精、杏葉參和紫草被譽為泰山四大名藥。
泰山動物獸類有11種,鳥類140多種,魚類中以赤鱗魚為有名,是泰山特有種。昆蟲800多種。赤鱗魚為突吻魚目、鮁亞科。
歷史價值
泰山南有北辛文化(約7000後前)和大汶口文化(約6300~4400年前),北有龍山文 化(紅4400~3900年前)。泰山因其高,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文字記載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引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此外,還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歷代有識之士,文人墨客從更高精神文化層次,把泰山視為“國家柱石”、“民族精神”的象徵,是一座蘊藏美質、激發靈感、觸動愛國情思的名山。他們留下大量詩文和1000多處摩崖石刻。道、佛教視泰山為“仙山佛國”,神化泰山,在泰山建造了大量宮觀寺廟,如:靈岩寺觀普照寺是全國有名寶剎,留下極為豐富的宗教文化。經石峪的《金剛經》石刻,聞名外。科學家、史學家則把泰山作為研究對象而留下大量著作。
旅遊資源
泰山
泰山是中國遊覽歷史最悠久的名山。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是有記載最早的遊人。泰山旅遊資源不僅豐富,而且具有很高的價值和品質。
泰山自然景觀為主體,與歷史文化相互滲透融為一體的泰山風景文化,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一條軸線三重空間的景觀結構。即祭地的蒿里山為地府,泰安城為人間、岱頂為天堂和一條泰城至岱頂7000級登道的軸線。這條從人間到天堂的登道,長達10公里,三里一旗桿,五里一牌坊,以及—天安門、中天門和南大門,從而構成雄偉壯觀、步步登高的朝天序列。
岱廟
岱廟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主體建築天貺殿創建於1009年,與故宮太和殿、孔廟大成殿合稱我國三大殿。廟內有漢武帝手植的“漢柏”,歷代名碑170多塊以及大量珍貴文物陳列。出岱廟,經岱宗坊,開始上坡,從東路登山道,即進入朝天序列。沿途有王母池、一天門、萬仙樓、斗母宮、經石峪、壺天閣、中天門。中天門下瞰人間鬧市泰城;仰觀岱頂雄姿,再經快活三里,過雲步橋觀“紅橋飛瀑”,穿過秦皇避雨的“五大夫松”,便進入深山峪谷區,觀賞被乾隆稱之為“最奇絕”的對松山,攀登最險峻的十八盤——天梯,登上神奇的南天門,便進入天界。登完7000級台階,到達“登峰造極”的玉皇頂,領略“登泰山而小天下”,“一覽眾山小”的風光,悟人生奮進之真諦。晴日到日觀峰看日出是十分壯麗的。
泰山西路則以幽靜取勝,有白龍池、黑龍潭瀑布、扇子崖、竹林寺、馮玉祥墓以及六朝古剎普照寺等風景點。泰山之陽,深山幽谷古松參天的後石塢,山清水秀的彩石溪桃花峪以及戰國齊長城和佛華寺等勝跡。
剎靈岩寺
剎靈岩寺創建於東晉。寺內有建於唐朝的辟支塔,千佛殿,宋代彩塑羅漢像以及規模僅次於少林寺的墓塔林,是價值很高的石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