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筆畫
拼音:xuàn 注音:ㄧㄠˊ
部首:氵 部外筆畫:5 總筆畫:8
五筆:IYXY 鄭碼:VSZZ 倉頡:EYVI
四角號碼:3013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6CEB
基本字意
拼音:yáo 注音:ㄧㄠˊ
1. 水珠下滴:~泣(流淚)。~然流涕。
詳細字義 <動>
(形聲。從水,玄聲。本義:水珠下滴)
同本義 [drip;trickle]
泫,湝流也。——《說文》
花上露猶泫。——《文選詩》
孔子泫然流涕。——《禮記·檀弓》
花上露猶泫。——謝靈運《從斤竹澗越嶺溪行》
又如:泫露(滴落,降露)
流淚 [shed tears]
遺蹟余文,觸目增泫。——《陳書》
相與泫然。——顧炎武《復庵記》
又如:泫目(使眼流淚)
詞性變化 <形>
露珠晶瑩的樣子 [dew-sparkling]
斐斐氣幕岫,泫泫露盈條。——《文選·謝惠連文》
又如:泫泫(露珠晶瑩的樣子)
常用詞組
泫然
xuànrán
[(usu.of tears)fall;trickle] 水滴落的樣子
聽了這個悲痛的訊息,她不禁泫然淚下
泫沄
水翻騰貌。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戸畎切,音鉉。《說文》湝流也。
又露光也。《謝靈運詩》花上露猶泫。
又露垂貌。《謝惠連詩》泫泫露盈條。
又流涕貌。《禮·檀弓》孔子泫然流涕。 又《集韻》《韻會》《正韻》胡涓切,音懸。困泫,水深廣貌。
《郭璞·江賦》瀇滉困泫。
又水名,屬上黨。《前漢·地理志》上黨郡有泫氏縣。《注》山海經,泫水所出者也。《後漢·萬修傳注》今澤州高平縣也。
又《集韻》胡千切,音賢。義同。
又熒絹切,音縣。泫湣,混合也。通作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