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小瓜蟲病

病原

為多子小瓜蟲寄生。

症狀

肉眼觀察,病鰍在皮膚、‘鰭、鰓上布滿白點狀孢囊。小瓜蟲幼蟲酷似一隻只鞋底,有時也呈長橢圓形,身體前端有一鑽孔齒,體後有一條細長的尾毛,大核呈香腸形或棒狀,其前端的鑽孔齒不斷鑽動,直至鑽入到魚的皮膚或鰓組織中寄生,泥鰍因受刺激而分泌大量黏液將幼蟲包住,形成一個個肉眼可見的白色小囊泡。被包圍在小囊泡中的幼蟲可以利用泥鰍的組織細胞作為營養,進一步發育成成蟲。長大為成蟲後,小囊泡的幼蟲往往破囊而出,漂落於水中。成蟲在水中自由游泳一段時間後就靜止下來,停在水池的草叢或其它物體,上,然後蟲體本身分泌一層膠質膜包圍著蟲體,形成胞囊。這時胞囊內的成蟲以二分裂法繁殖出數以百計的小纖毛幼蟲。後來,幼蟲衝破胞囊,又攻擊其它泥鰍,再在其皮膚或鰓上形成前面所見的小囊泡,完成一個生命周期。因為它繁殖快,特別是在水溫15~25℃間更適合它的生長。該蟲具有暴發性發病特點,小瓜蟲寄生的部位常常發炎,產生白色的小囊泡,所以,人們又稱此病為“白點病”。

流行及危害

每年4~6月份,水溫15~25℃時易發次病。從鰍苗到成鰍均可被寄生,但對魚種危害最大。

防治方法

體有小瓜蟲的病鰍,可每立方米水用高錳酸鉀10-20克,浸泡15-20分鐘。養鰍池發此病,可先每立方米水用高錳酸鉀5-7克化水全池潑灑;第2天每立方米水用甲醛溶液20-30毫升溶水全池潑灑;第3天換入潔淨水1/2左右,或者每立方米水體用硫代硫酸鈉1.5克化水全池潑灑;第4天每立方米水用聚維酮碘(含有效碘1.0 %)1-2克化水全池潑灑。
1、醋酸銅,每立方米水體0.3克,全池遍灑。
2、40%甲醛,每立方米水體30毫升,浸洗10~15分鐘,1天1次,連續2~3次。
3、用2%~3%濃度的食鹽水藥浴5~10分鐘,1天1次,連續3次。
4、以亞甲基藍全池潑灑,使池水成每立方米3克濃度,每隔3~4天遍灑一次,反覆進行3~4次。
5、用辣椒粉水全池潑灑,濃度為每立方米1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