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泥淤泉(印度泉),在柳埠鎮西南7.5公里處的泥淤泉村內。以前多次被山洪沖積的泥沙淤塞,經人們掏挖復又成泉,故名。泉池在街道旁,有3個水脈相通的石砌方井池,主泉居東,深10米,底部有洞深不可測,傳通於東海,俗稱“海眼”,水勢旺盛,水自池壁方孔流出,沿石渠流入閻家河。據村中老者介紹,此村歷史悠久,早年稱印度泉村,後稱緘泉莊,再後來才稱泥淤泉村。該村皆因泉取名,而泉之名亦屢有更替。泉被淤塞後,緘而不涌,所以才改稱“緘泉莊”;當泉挖浚復涌後,又改稱“泥淤泉村”。因此,此泉當即清郝植恭《七十二泉記》所稱之“印度泉”。崇禎、乾隆《歷城縣誌》和道光《濟南府志》俱載:“印度泉,在梨峪龐家莊。”縣誌又載:“閻家河在梨峪中,源出印度泉,流入錦陽川。”除龐家莊今為何村已不詳外,泥淤泉村恰處於梨峪的東側,其北有閻家河村。
信息
地址
濟南市歷城區柳埠鎮淤泥泉村
交通
(1)市區駕車沿英雄山路、103省道向南—過仲宮大橋柳埠方向—柳埠鎮政府沿103省道向西約1公里,路口向南約5公里即到。
(2)玉函立交橋(齊魯醫院)乘坐88路支線6(約1小時一班;票價3元)在泥淤泉村站下,向南步行約10米到達泥淤泉村遊覽泥淤泉。
濟南新72名泉
濟南名泉
濟南泉水數量之多在中國城市之中可謂罕見,在濟南轄區內(含郊區)現存733個天然泉。眾多清冽甘美的泉水從城市當中湧出,匯為河流、湖泊。盛水時節,在泉涌密集區,呈現出“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綺麗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