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廟

波羅廟,建造於唐貞觀時期,位於南海,別稱南海神廟。

千年古廟波羅廟說由來
波羅廟(菠羅廟)俗稱南海神廟廣為人知,至今人們去趕南海神廟廟會,大都是說:"去波羅廟"。連建於廟南珠江邊的船廠也以"菠羅廟"命名,這波羅廟的名稱哪來的呢?
傳說在唐貞觀年間,印度波羅人派遣一批使者到中國來朝貢。這支波羅國的船隊遠渡重洋,終於來到廣州南海神廟外的江面上,看到眼前是風平浪靜,水秀山青,田野鬱鬱蔥蔥的,不覺被這美景迷住了;又得知這裡是有座南海神廟,便泊好船,上岸來參拜神靈,順便遊覽。其中有一位使者名叫達奚,他拜完南海神後,還在神廟的左右兩旁各種了一棵波羅樹,這是一種能結無花果的奇樹,其果實俗稱波羅密,佛書上叫做"優曇缽"。據說這兩棵樹到清代時仍發芽,並已長到數十圍粗了。
再說達奚司空他們遊覽的興致甚高,當天游完後還意猶未盡,第二天天還未亮,他們又登上神廟左邊的土丘(即今浴日亭所在的章丘)眺望海景。到了大約五更時分,只見東方漸漸泛出一片霞光,接著,一輪旭日,慢慢躍出江面,霎時間,整個獅子洋金光萬道。那粼粼的波光,頓時變成了無數的金絲銀盞,與朝霞交相輝映,美不可言。達奚司空看著眼前這難得一見的大自然壯麗景色,整個人沉浸其中,竟忘記了時光的流逝,連別人喊他"走吧走吧"也聽如未聞。當他猛然想起自己的同伴時,大家都不知到哪裡去了。他急忙走下山丘,趕到江邊,卻見船隊已經揚帆而去,遠在天邊。達奚司空呆呆地站在神廟之前,遙望已漸漸消失於天際的船隊,不覺便落下淚來。
村民們看到有個外國人愣愣的站在岸邊站了這么長時間,覺得奇怪,便過來打聽發生了什麼事,得知原來如此,便都安慰他,並把他接回村里去住,但這並不能解除達奚司空的痛苦。他每天都到土丘上去眺望大海,一望就是一整天,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船隊來接他返回故鄉。就這樣望了七七四十九日,他自己就化成了石人,站在那裡,永不離開了。
當地村民看到這樣神奇的事,就尊他為波羅神,供奉在南海神廟裡拜祭。自此以後,南海神。南海神廟又被稱為"波羅廟",南海神廟誕又稱波羅誕,神廟外的扶胥江又稱波羅江。農曆二月十三的波羅廟會很熱鬧,當地人用紙粘制了一種雞的工藝品在廟會上出售,名稱就叫做"波羅雞"。過去廣州人有句俗語,叫"正一波羅雞--靠黏"(正一:真的是;黏:占便宜)出典就是這樣來的。現在廣州的青年人很少說這句俗語了,在上一輩的人中,有時仍可以聽到。
孫中山與波羅廟
1923年5月26日下午一時許,廣州黃埔附近的扶胥鎮黃木灣江面上,“江固”號軍艦在南海神廟前拋錨,孫中山及其夫人宋慶齡和隨行人員許崇智、程潛、楊仙逸、楊虎、馬伯麟等以及在航空局工作的外國朋友,在視察了長洲炮台後,又專程乘艦慕名來南海神廟參觀遊覽。
孫中山的隨行人員向有關人士問起南海神廟為什麼又稱為波羅廟,有關人員回答說,因廟內供奉著一個“番鬼望波羅”的神像。據說,此神原是一個海員,來自遙遠的波羅國。他乘海船來到廣州,依例到廟中祭祀南海神,並攜帶了兩棵波羅樹植於廟中,後來因為貪戀廟中的景色,流連忘返,誤了返程的海船,於是望江悲泣,並舉左手於額前作望海狀,希望海船回來載他,後來立化在海邊。當地村民認為他是來自波羅國的友好使者,即將其厚葬,並按其生前左手舉額作望海船狀,塑像祀於南海神廟中,還給他穿上中國官員的衣冠,封為達奚司空。由於他是波羅國人,又在廟中植下波羅樹,還天天盼波羅國船回來載他回國,所以村民稱此塑像為“番鬼望波羅”,神廟也因此被稱為“波羅廟”了。孫中山及其隨行人員對番鬼望波羅的故事很感興趣。
接著孫中山還參觀了南海神廟大殿,並仔細觀看了廟中保存的一大一小的銅鼓、明代玉制南海神印及明代大鐵鐘等文物。孫中山還參觀了昭靈宮(南海神夫人神殿)和浴日亭等。根據隨行人員的提議,孫中山等人還在南海神廟大殿前合影留念,為南海神廟留下了珍貴的歷史鏡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