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介紹
《傳媒道德:例證與道德推理》一書的作者克利福德 G.克里斯琴斯,金 B 羅茲爾和馬克 埃克勒,在他們的著作中列舉了許多新聞職業道德事例和道德推理方法,其中列舉了一個被稱之為「波特方塊」(Potter Box)的道德推理模式.
「波特方塊」是由哈佛神學院的拉爾夫 波特(Ralph Potter)博士提出的,它通過對「定義」,「價值」,「原則」,「忠心」四個問題的分析,來尋找道德答案.從附圖中我們可以看出,要對某個問題作出道德判斷時,我們針對某一個問題從定義情況——到確認價值——再到提出一個道德原則——到最後選擇忠心——從而推理出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套用
實例
怎樣運用「波特方塊」原理來推導某個問題是否符合道德呢
譬如,你在漢普雪利鎮一家中等規模的報紙《軍號日報》任編輯,現在交給你一幅顯示一個被汽車撞死的小孩的屍體的照片.在照片中,小孩的屍體被一條被單蓋著,背景可見一小灘血跡,還有路旁驚恐的圍觀者,而前景突出顯示的是一個球.
根據照片的說明和有關報導得知,死者是一個7歲的女孩,名叫塔米 戴維斯,是鎮上最大的家具店老闆和鄉村俱樂部主席威廉 戴維斯的女兒.當時,放學後的塔米正在公園裡踢球,當球滾到街上時,塔米緊跑著去追撿球,不幸被開過來的汽車撞死了.
《軍號日報》的攝影師克萊拉 萊茲,在被分派去另一個地方採訪時,路過這裡,碰上了這個事故,於是她拍下了這幅照片.她自信地認為;這幅照片應該發表,而且應該放在頭版突出位置刊登出來.
你明白,在作出決定之前,還有一些問題必須了解清楚.因此,你隨後與負責核查事實的新聞編輯邁克 蒙達拉作了交談.
蒙達拉告訴你,據記者採訪了解到,肇事司機在被拘傳到城市看守所時剛剛清醒過來,他的呼氣酒精檢測得了0 25分,超過了法律規定的限度.據此,蒙達拉反對刊登這幅照片,尤其是在頭版位置上.
這幅照片是登,還是不登呢 你無論是攝影師,還是新聞編輯;運用「波特方塊」都可以幫助你作出決定.
第一步是定義情況
攝影師萊茲可以這樣審議情況:一個社會知名人士的女兒被一個醉酒的司機開車撞死,報紙有一幅現場照片.新聞編輯可以這樣審議情況:報紙有一幅照片,是反映發生在城市街道上的一起交通事故的死亡場面的照片.
第二步是確定價值
這是選擇的基礎.這一步要求你確定出版的代價和利潤,得出的價值是正還是負,這也反映出你個人的道德觀念.
假如,攝影師萊茲可以這樣確定發表這幅照片的利潤為正價值:
(I)這是一幅真實反映交通事故的照片,這一事件是在當地,公開,新近發生的,是有新聞價值的;
⑵受害者是當地傑出市民的女兒,這更增加了照片的新聞價值;
⑶照片的構圖和技術處理得不錯,這對提高新聞的質量和吸引讀者,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
新聞編輯蒙達拉則從另一方面這樣認定它的負面價值:
⑴照片在細節上是反映一個無燦覺的死去的孩子的,因而是極端乏味和恐怖的;
⑵按照報紙的不顯示死屍的規則,不應刊登這幅照片.
第三步是提出一個道德原則
來幫助判斷你的決定,如果你同意萊茲的意見,決定刊登這幅照片,可以藉助穆勒的原則來幫助你判斷你的決定.因為穆勒的功利主義原則主張公眾有權知道有新聞價值的事實,將照片公諸報端可以教育公眾更好地認識這個問題.這樣,「最大多數的」原則,便為你找到了解決的方法:這是最好的,因為這是最大多數的——可以刊登.
相反,如果你同意蒙達拉的意見,決定不刊登這幅照片,你可以藉助康德的原則來作出決定.按照絕對主義的原則,無論什麼樣的情況,郡必須嚴格按照報紙的規則行事,不刊登顯示死屍的照片.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沒有曲婉的餘地,所以,刊登這樣一幅乏味而恐怖的照片是錯誤的.
第四步將選擇忠心
這最後一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費思量的一步,因為衝突往往發生在對責任心的權衡之上.對道德的責任心究竟應該放在哪個位置呢 即是對你自已,你的報紙,對受害者家庭,讀者和你的同事負責任呢,還是對整個社會負責任呢
萊茲可能主張把「忠心」首先放在社會和讀者身上,因為報紙肩負著報導有新聞價值的事件的義務,照片則是這個事件的一部分 所以應當刊登出來,從而讓公眾知道有關醉酒駕駛造成車禍的問題,並從中吸取教訓.其次,萊茲的「忠心」可能是他自己,刊登這幅照片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贏得她的同事的讚賞。
在另一方面,蒙達拉可能主張最大的「忠心」應該是對報紙和報紙的規則負責,或者認為最道德的職責應該是對受害者的家人負責,因為刊登這樣一幅乏味而恐怖的照片,對於受害者家人的傷害可能不亞於孩子的死所引起的傷害,所以決定不刊登這幅照片.
結論
通過「波特方塊」四個步驟的推理方法,你可以得出一個負責任的和符合道德的決定.這個決定產生於每一個步驟的過程中,而更多地集中於最後的選擇之中,他促使你確立自己的道德觀念,促使你做出刊登或不刊登這幅照片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