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林守道

法林守道

《法林守道》是2011年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謝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獨角札叢”叢書作者以國內法學界卓有名望的法學家和嶄露頭角並頗具人望的青年法律學者組成。集中體現了法律人的法學悟思與人文情懷,或莊重,或深刻,或詼諧,或睿敏,淋漓盡致地揭櫫了法學者對於置身其中的法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理解與省思,各有千秋,別具情致。字裡行間彰顯著嚴謹而活躍的風度與氣象,堪為當代法律人的人文情懷與現實關懷之精神圖繪。

作者簡介

謝暉 甘肅天水人,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兼任中國法理學研究會副會長等。出版《法律的意義追問》等學術著作十餘部,法學隨筆集、詩集七部。另發表學術論文一百六十餘篇,學術隨筆九卡余篇。主編有《法理文庫》、《公法研究》、《民間法文叢》等學術叢書,以及《民間法》、《法律方法》等學術刊物。

目錄

第一輯 隨筆序文

學術的偏執與忠誠

諸位,歡迎來此法律考古!

《學習與探索》,我學術成長的搖籃

大學的關係重心和管理模式

反思我國反腐的“大案要案策略”

就理工科大學法學院的發展答郝傳璽問

記我在台犯的兩次常識性錯誤

規範研究與法學獨立

《耕行煮韻》小序

問道生活,取法民間

法律哲學與法學之道

零碎的斷想

自治的秩序

法律現實主義研究的細節突破

..................

試讀章節

第一輯 隨筆序文

學術的偏執與忠誠

或許是這些年來,人們的日子過好了,素質也提高了,談論學問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昔日學自官出的舊習日漸被學在民間所取代。無疑,這是吾國社會進步,人民嚮往文明的必然表達;也是以文字為代表的符號一旦深入人們的心靈世界,所帶來的必然回應。同時,談論學問的人之所以如此之多,也和我們固有文明對學問的關切、崇尚不無關聯。儘管在國史中,帝王們導演的焚書坑儒、文字陷獄等慘案不絕於書,但或許是受“學而優則仕”的感召,或許是因科舉取士制的薰陶,讀書人、學問家的地位在普通中國民眾心目中,即使不是最高的,也是相當令人尊崇的。學問家們很少因為自身的受難而遭民眾的普遍唾棄。

在鄙鄉那個偏僻之地,即使再窮、再沒文化的人家,也喜歡附庸風雅,在自家主屋掛上幾幅字畫。特別是,倘若那字畫的作者在當地還有些名氣,則人們的談資每每由字畫而及字畫的作者,於是懂字的還是不懂字的,都會津津樂道;知作者的還是不知作者的,都會談笑風生。記得鄙人小時候,儘管村民們往往家徒四壁,吃了上頓沒下頓,但對娃們能國中畢業,或者最好能上個高中,都充滿期待。這種情況,自然絕非僅存在於鄙鄉。2001年“五一”勞動節前後,鄙人到貴州調查,在湘黔邊界的深山大溝里,在葉辛筆下那“高高的苗嶺”上,在一個僅有數十戶人家的小山村,不僅藏有數萬份康熙以來的契約,而且那契約書法之精美,令人嘆而觀止。直到如今,當地村民能“舞文弄墨”者仍不在少數。為此,鄙人將在當地成文的一首小詩,交由一位姜姓村民書寫,如今,這幅書法作品就掛在我在威海的家壁上——“頭枕清江問世川,波聲對破夜闌珊。桃源小令今何在?殘月朦朧雲水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