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發展
由於看破海關的黑暗,林守篤工作不久就辭職回家,繼續教書生涯,後遇村中印尼華僑回鄉,他便隨華僑來到印尼尋找機會發展。林守篤到了印尼,受聘於華人舉辦的中華學校教授體育軍事課,很受學生尊敬。一年後,被印尼政府聞知,認為他是教華人子弟造反,要抓捕他,幸得林守篤及時得知訊息,收拾行李,乘船逃往日本。
林守篤來到日本,遊學於東京弘文學院。不久,他結識了中國同盟會領導人孫中山、黃興等人。由孫中山介紹,他參加中國同盟會。後來,還與在日本留學的揭陽人孫丹崖、何子因交往甚密。他們都有反清的共同願望。
參加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前夕,林守篤與孫丹崖、何子因,受孫中山先生之命,潛回汕頭,積極組織反清活動。那時,孫丹崖已是同盟會廣東會長。林守篤在汕頭東瀛學校校長村江(日本人)支持幫助下,在潮汕各地聯繫發展反清組織。辛亥年,各地反清組織積極回響孫中山號召,隨時準備反清活動。十月十日武昌起義,時任潮汕起義軍副司令的孫丹崖,率部光復汕頭,以道台衙為司令部,後改編為粵第四軍,孫任副司令兼執法官,爾後,孫再率部隊挺進潮安,占駐鎮台衙,殺知府陳兆棠。
斯時,何子因從汕頭擁部光復揭陽,林守篤在揭陽農村積極活動,組織農軍配合光復行動。林守篤與陳希愈率磐溪都民軍近千人,駐縣城西門靛行,接應何子因,林琦從汕頭開來的粵軍,進入縣城。揭陽城中民眾及商鋪,聞知訊息,都高掛“光復”字樣旗子,表示歡迎,揭陽知縣范晉藩棄官他去。何子因、林守篤等立即組織改組縣衙,成立安民局,公推邑紳周子元任民政長(縣長),何子因、林守篤等均任要職。
民國初期,袁世凱與孫中山先生對抗,命龍濟光入廣州鎮壓革命。那時,孫中山先生四處奔走,策劃各地討袁隊伍。林守篤受孫中山先生之命,回到揭陽舉事。但是,揭陽城已落於擁袁派了。他到揭陽後,到處聯繫“三點會”組織,組建民軍,準備再度光復揭陽。
不久,林守篤組織民軍有千人之眾。他與陳希愈商定襲攻縣城時間。那日,林守篤與陳希愈,帶領民軍,浩浩蕩蕩開進揭陽城。林守篤高騎白馬,腰佩戰刀,英俊威武,人稱“白馬將軍”。隊伍開到西城門口,忽然,城門打開,走出一人。民軍將他捉住,擁到林守篤馬前。林守篤見是故交,即下馬施禮。原來此人是邑紳林兆鳳,向與守篤交厚。林兆鳳遊說守篤退兵,以救城中百姓,光復須另謀良策。守篤輕信林兆鳳之言,即命回馬退兵。原來,林兆鳳受擁袁派指使。出城遊說成功,他可得到一筆可觀的獎賞。
英勇就義
過了幾天,林守篤被擁袁派捕禁於城中監獄。林守篤在獄中鐵骨錚錚,大義凜然。不久,他與親友謀劃,伺機越獄潛逃。當夜已逃出監獄,因接應人員誤了時間未到,旋又被捕,遇害獄中,年僅四十四歲。
幾年後,孫中山先生見到林守篤遺像,十分感慨地親筆題聯:“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不久,林守篤的長子林柏林,為廣東國民政府重用,任命為廣東銀行閩粵贛營業課長(商務廳)主要稽查商業走私事務,爾後,就任梅州廣東銀行行長。
1941年林柏林為紀念其父林守篤,於富經橋村建守篤公祠,後廳高掛“守志堂”牌匾,國民黨中央執委蕭吉珊為祠堂題字:“克昌厥後”。
林守篤現存遺物,當年隨身佩帶的指揮刀,現收藏於揭陽市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