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

泉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自1958年創建以來,沿著正確的方向不短的發展壯大,現已初步建成了學科比較齊全,專業布局比較合理具有區域特色的市級農業科學中心。內設辦公室、科技管理室、檔案管理室和科技開發部等四個行政管理科室,水稻研究開發中心、旱糧研究開發中心、油料研究開發中心,園藝研究開發中心、蔬菜研究開發中心和高新技術引進開發中心等7個業務機構。擁有試驗地130畝以及植物組織培養室和網室、溫室等實驗設施。主要承擔省、市農業科研任務,其中承擔了“優質加工型馬鈴薯脫毒繁育與產業化”和“龍眼良種篩選繁育及配套技術與示範基地建設”等兩項在研的省農業科技重大項目。工作重點是糧油作物新品種選育與推廣;農業高新技術研究;龍眼良種篩選及高產栽培與保鮮加工研究;農業新品種及新技術的引進、實驗與示範推廣。在花生、大豆、小麥新品種選育、脫毒馬鈴薯原種快繁等方面研究水平居全省領先,水稻新品種選育、龍眼管理新技術研究水平居全省先進。

獲得成就

建所以來,市農科所在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等均取得顯著成績。現有高級人才6人,其中研究員3人,中級科技人才15人省優秀專家2人,享受政府津貼2人,1人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科技人員撰寫論文發表在科技期刊上600多篇;先後選育出68個糧油作物新品種,其中“早稻新品種泉農3號”獲國家後補助獎勵,這是我市唯一獲此殊榮的農作物新品種;獲獎科技成果61項次,其中“晉麥2148新品種選育”1985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而等獎,“水稻新品種泉農3號選育與套用”和“福建省花生品種資源研究與利用”1999年雙雙榮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近年來我市科研方面獲得的最高獎項。同時,在全市建立旱作生態農業、糧油作物良種繁育、脫毒馬鈴薯生產、龍眼管理技術、鹽鹼地蔬菜等示範基地56個,把試驗、示範、推廣緊密結合起來,使農春基點成為科技與經濟的結合點,充分發揮該所在全市大農業核心輻射作用。科技成果套用於生產後,新增糧食22億公斤,增創社會經濟效益30億元,為提高科技對農業生產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先後21次被授予全國和福建省科學大會先進集體、泉州市科教興市活動先進單位、泉州市支農先進集體、創建“五好”黨支部活動中先進達標支部等榮益稱號。

地址

福建省晉江市池店鎮華州泉州市農科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